哎你别说,当年在电影院看到这个设定时,我手里的爆米花都惊掉了!赵本山饰演的老农民工老赵,愣是把工友尸体伪装成醉汉,从深圳往重庆老家扛。这故事听着像魔幻现实主义吧?可导演张扬偏要往真实里拍——据说原型故事来自2005年的真实新闻,当年这事儿还上过《南方周末》头版呢!
老赵这人呐,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小人物。工友喝酒猝死后,他守着"带兄弟回家"的承诺,比签了法律合同还较真。有场戏特别戳心:他把尸体绑在树上假装聊天,自己蹲旁边啃冷馒头。这种近乎偏执的守信,现在看简直像出土文物,但你说这傻不傻?傻!可又傻得让人眼眶发酸。
这一路简直就是中国社会浮世绘!遇着郭德纲演的劫匪,发现抢的是尸体反而倒贴钱;卡车司机胡军为情所困,和老赵在车顶吼《星语心愿》;还有养蜂人廖凡一家的温情片段...说实在的,这些桥段单拎出来都能拍部剧,放一块儿居然不违和。
记得有个细节特别绝:老赵在路边举着"需要吃饭"的牌子,结果真有人往他面前放剩饭。这可比直接拍乞讨场景高明多了,把看客心理扒得底裤都不剩。难怪有人说这是中国版《菊次郎的夏天》,不过咱这个更扎心更带劲儿。
当年看这段特别不理解,现在倒品出点味道来了。老赵给尸体脸上涂油漆防腐烂,往裹尸布里塞报纸当棉袄...这些土法子看着滑稽,可细想全是漂泊者的生存智慧。就像我二叔说的:"在外打工的人,兜里都揣着把故乡土。"
这片子07年上映时票房拿过周冠军,豆瓣评分硬是从7分涨到8.3。最神的是海外放映时,有个意大利观众看完追着导演问:"你们中国人真会背着尸体走三个月?"你看,文化差异在这就成了魔幻现实。
剧组流传的段子说,老赵最初觉得背尸体的戏太晦气,导演愣是陪他喝了三天大酒才说服。还有宋丹丹演的发廊女,原本戏份更多,后来剪得只剩15分钟——但就这15分钟,把底层女性的坚韧演得入木三分。
道具师傅跟我聊过,装尸体的行李箱专门打了12个透气孔,里头垫的棉花足足换了八次。有场雨戏拍完,演尸体的演员老刘真给闷晕过去了,醒来第一句话是:"我这算工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