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受尽欺凌,被剪掉头发、椅子上撒满红水、被推下楼梯,这些的校园霸凌行为早已不是新鲜事。而这个故事就是来自一部电影——《少年的你》,孩子在校园暴力中受到的打从心底里的压抑、无助和绝望情感,我们都能从这部电影中体会到。无数人关注着受欺凌者,但是却忽视了另一个人物——"霸凌者"魏莱。
作为剧中的反派,魏莱无论是出场还是结尾,都以一种被人唾骂的形象示人。大多数人都觉得魏莱表面一套内里一套,是整场校园霸凌事件的始作俑者。可是,却没有多少人能从魏莱的角度看待青春的伤痛。
从故事背景看,"霸凌者"魏莱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成长烦恼,魏莱的个性与她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联。而且,魏莱也在后来的剧情中想方设法地"自我救赎",尽管她用错了方式还落入深渊,但是作为一个"霸凌者"孩子,魏莱的故事仍旧值得我们深思。
面对一个"霸凌者"小孩,父母应该用什么姿态去面对?要用什么方式去帮助孩子"改邪归正"?最好的答案是:面对校园暴力中的"霸凌者",唯有爱可以帮助他获得救赎。
一、 《少年的你》:错误的家庭教育使魏莱的心理扭曲
魏莱有着姣好的面孔,一个看似完美的家庭,为什么她会成为一个作恶多端、撒谎成性的霸凌者呢?实际上,魏莱的悲剧故事源自自己扭曲的心理,而罪魁祸首则是家庭的教育。
生于一个优越的家庭,魏莱的人生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可是,魏莱的父母注重的是家庭的门面,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了"孩子会不会给家里丢脸"一事上。父母要求魏莱考好成绩,而她没有考上好学校选择复读,那一年父亲都没有和她讲过话。
母亲也非常地强势、严厉,很少给予魏莱认同和表扬,只觉得孩子的优秀和懂事是理所当然的。遇到了霸凌事件,母亲急忙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别人,用冠冕堂皇的理由维护自家的"尊严"。
父亲的冷漠、母亲的伪善,都使得魏莱从小就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她必须要出人头地,不然回到家就是一顿冷嘲热讽;她更想获得关注,因为她在家里只是一个维护脸面的"工具"。
在家,魏莱唯唯诺诺,在外她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校园霸凌上。魏莱把欺负人、霸凌人当成是一个游戏,享受高高在上的支配感,以此来弥补心中的空虚。魏莱看似是"强者",内心却自卑又弱小,充斥着被认同和赞扬的扭曲渴望。魏莱不能在家庭中找到认同感,所以通过霸凌他人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对别人没有丝毫的同情心。
归根结底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所以才导致魏莱一步步迈向深渊。如果父母能给魏莱足够的爱和关怀,那么这一切的悲剧是不是可以避免呢?暴戾的性格碰上扭曲的人格,校园霸凌一触即发,本来享受着青春美好年华的孩子们掉进了悲剧的深
二、 爱的缺失:安全感匮乏的孩子会倾向用暴力解决问题
在胡小蝶死后,警察盘查学生。当魏莱被叫去接受询问,她表面看上去很轻松,但是当警察提起胡小蝶时,她却害怕起来。电话响起时,警察说要让未来的父母看看他现在的样子,未来直接变得狰狞,因为他特别在意父母对他的看法。
在想起之前父亲因为她没有考好,一整年都没有理她,所以魏莱害怕这次的案件会使得父亲更加不愿意理自己。她表面上极力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但是手却在颤抖,特别是在提到父母师感到特别恐惧。
魏莱的害怕,既有来自当时环境的不安定,也因为无法在家庭中感受到安全感。比起陈念属于生存安全感缺失,魏莱的恐惧和无助更多来自于关系安全感的缺乏。在家庭中,魏莱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每天提心吊胆的生活,害怕父母的责备和忽视。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好斗的孩子其实并不勇敢,他们只敢欺凌弱者。"魏莱表面上的的优越行为,其实是自卑情结的产物。由于心中没有安全感,所以必须通过霸凌来获得心灵的慰藉。
心理学把安全感定义为孩子健康发展的最基本心理基础,如果孩子缺乏了家庭安全感,那么他就会一直担心自己会不会遭受某种不测或伤害。最常见的反应是自己主动去做伤害他人的人,显示出自己有能力掌握一切,以这种错误的方式来告诉自己:"我也可以支配一切。"
可是,孩子需要的不是支配权而是父母的爱和关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孩子出现心理上的难题,唯有爱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有力量。
三、 面对霸凌者孩子,唯有爱可以救赎
1、多鼓励孩子,用爱温暖孩子
在魏莱的生活中,她很少受到父亲的鼓励和表扬,而在母亲处接受到的却是片面的富人优越感。魏莱无法在家庭中得到真实的认同,所以就把自己的价值寄托在欺凌他人上。她不能通过正面健康的事情获得自我认同感,只能通过扭曲的形式来独自取暖。
面对孩子的无知、暴力,魏莱的父母仍旧无动于衷,而且他们的爱带上了世俗的标签,无法给未来带来真正的温暖。
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增加孩子的信心,从正面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获得内在驱动力。那么孩子就不会通过其他歪曲的形式寻找认同感和安全感,心灵也会更加健康。
而且家长无论孩子成绩好坏,可爱与否,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予孩子关怀和保护,用真正的亲情的爱去温暖他的内心,这才是防止校园暴力最根本的方法。
2、教育孩子理性公正的评价自我
面对指责,魏莱的母亲只会说:"我们家孩子不会暴力对待别人,魏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拥有这样的极端心态,而且一味的把责任推给别人的母亲,也难怪魏莱会在伤害别人的时候感到理直气壮,连向陈念道歉时也毫无愧疚之色。
很多父母都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夸上天,但是却忽略了教育孩子如何正确的评价自我。过分的夸奖会让孩子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有错误的优越感且以此来伤害他人。而过度的指责则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所以在遇到校园暴力的时候也不敢说"不"。
在童年时期,父母对孩子的评判就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父母所说的一切都会内化为孩子对自己的判断。所以父母应该用一个理性客观的标准去评判孩子,教育孩子正确的分析自我。
文章图片6
3、尊重孩子,以平等的姿态走进孩子的内心
父母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爱,孩子就会自己走出一条扭曲的道路,以此来获得父母和外界的关注。孩子有可能通过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来呼唤爱,无论是恶作剧还是校园暴力,孩子都是缺少温暖的受害者。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关怀孩子,而且前提是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相处。如果父母总是高高在上,爱孩子就像是施舍一样,那么孩子就一直会觉得自己不重要、不被重视。父母必须要教会孩子爱从平等和尊重中产生,在家庭中与父母互相尊重互相爱护,那么孩子成了在走进社会和校园里学会爱自己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