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灯剧的介绍?

2024/7/29 11:33:52 作者:佚名 来源:伊秀娱乐网
云南花灯剧的介绍?

一、云南花灯剧的介绍?

云南省花灯剧是云南省各地花灯剧的统称。流传于云南全省及贵州的盘县、四川的会理一带。花灯在长期流传中,由于地区不同,先后形成9个支派:昆明、呈贡花灯,玉溪花灯,弥渡花灯,姚安、大姚、楚雄、禄丰花灯,元谋花灯,建水、蒙自花灯,嵩明、曲靖、罗平花灯,文山、邱北花灯,边疆地区花灯。它们彼此大同小异,基本特色相似。

二、云南花灯艺术的表现形式有?

首先,从剧目上看,传统的花灯剧目,多为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三小”戏,一般反映农村中生产劳动、婚姻爱情、家庭伦理道德的戏居多,许多剧目,如《迎春》、《探干妹》、《大茶山》等等,从剧本的内容到唱词、道白,都有浓烈的云南乡土特色。

第二,由于花灯长期以来,在云南省广大的汉族聚居区和汉族、少数民族杂居区广泛流行,各地的方音土语、风俗民情、音乐曲调等等的差异,形成了云南花灯的许多支派。如昆明花灯、玉溪花灯、楚雄花灯、建水花灯等都各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昆明花灯,较多地保留了明清小曲;玉溪花灯本子戏较多;楚雄花灯民歌小调较多;建水花灯从音乐到唱词、道白,都吸收了一些彝族的东西。

第三,与第二点相关联的是,花灯音乐曲调的来源相当广泛。建 国以来搜集到的上千首曲调,大体上就有这么几种情况:一部分是明 清小曲传下来的;大量的是一些民歌小调;一部分是从云南洋琴、宗教音乐及民族音乐中吸收来的;还有的是从兄弟省市的一些剧种中移植来的。多种来源的曲调,一经花灯吸收,由于它的演唱习惯、润腔方法,结合它的舞蹈、戏剧节奏、云南的方言语音,就形成了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花灯音乐。

第四,表演上的突出特点是载歌载舞。云南群众过去也称花灯演唱为“崴花灯”,甚至有“不崴不成灯”的说法。可见“崴”在花灯舞蹈中占有重要位置。当然,同样是崴,生、旦、丑各有不同,要崴出人物性格特点来。除崴以外,花灯的舞蹈还有转、跳、扇花、手巾、鼓舞、龙舞、霸王鞭、灯笼舞等数十种。

三、云南花灯的文化底蕴是?

花灯是明清移民文化与本地巫祭文化融合的产物,来源于民间,并深深植根于汉族、少数民族的节日与民间礼俗文化中,在诸如婚丧嫁娶、庆生祝寿、修房乔迁、上学入伍、祭祖修谱、敬神祈福等事项的活动中,都伴有花灯演出活动。可以说,花灯是云南民间最主要的传统娱乐方式,又是民间文化的建构和传承者。

四、云南十大著名花灯?

云南花灯分花灯歌舞和花灯剧,

    十大著名花灯歌舞:游春、大茶山、闹渡、喜中喜、刘成看菜、双采花、玉药瓶、探干妹、十大姐、绣荷包。

     十大著名花灯剧:七妹余蛇郎、小姐与长工、状元与乞丐、活捉三郎、莫愁女、三访亲、三伯访友、卖油郎、殷小姐娶妻、墙头记。

五、云南花灯风俗有什么?

云南花灯是在云南汉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歌舞,在历史上是被作为“社火”中民间舞蹈的一部分而流传的。舞蹈朴实明快,优雅别致,曲调柔美,风格鲜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并以别致的“崴”动为特色,没有高超的技巧,全在于它的自然平衡的摆动所产生的一种十分自然流畅的美感。 我们的教材选择了小崴、正崴、反崴三部分,女性多为小崴为主,男性以反崴为主。云南花灯的主动律和主动作是崴,可以说没有崴就没有云南花灯。

1、基本体态:略含胸。

2、常用手位:体旁扇、头旁扇、头上扇、胸前扇。 常用脚位:正步位,踏步位。

3、风格特点:舞蹈扑实明快、优雅别致,曲调柔美,风格鲜明,胯、腰、肋三部分在松驰状态下运动。道具舞蹈。

4、基本动律:崴――膝部上下兼左右的运动 走向,带动了胯部及上身的左右悠摆。

5、骨干动作:以肋、腰、胯(以膝为主)三部分协调配合形成独特的动感形象。

6、基本动作:小崴团扇、小俏步搬扇、小崴放扇、正崴合扇、正崴扣扇耳旁绕花,正崴扣飘扇、反崴摆扇、吸跳踮崴扇。

7、动作分析:崴动律的根源在于膝部,它是上下兼左右的运动走向,这一运动形式带动了胯部及上身的左右悠摆,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动感形象。要掌握住这一动感特点就要求学生胯、腰、肋三部分在松弛的的状态下运动,并协调各部位的运动。训练的意义首先是解放胯、腰、肋部,尤其是对胯的解放,并要求具备松驰协调运动能力。

小崴:是崴中最基本的动律,很容易被看成是胯部主动,其实不然,它是在双膝自然略屈的基础上,划出一个小的上弧线,一膝靠向另一膝的重心移动而形成的。小崴因节奏较快,在腰、胯、肋三部分中胯部崴动较为明显,决不意味着胯的主动。

正崴:是经支撑腿的弯曲,在动作腿落地移动重心的同时,形成了明显的自下而上的动力,促成了胯、腰、肋三部分成弓背形向上崴动。在动律上与小崴相反,它是经过一个下弧线,有明显的向上的特点,多用于中板,有优美明快的特点。

反崴:动律的主要特点是上身平行横移,迈步也经支撑腿弯曲,在较短促的时间内变换重心,强调横移的上身及上下肢动作拉长到尽头,形成流动中的三道弯。

六、云南花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是的,云南花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花灯还从云南各地的民族风俗和民间艺术中来。

“滇歌僰曲齐声和,社鼓渔灯夜未央。”这是明代著名诗人杨慎《观秋千》中的诗句,描绘了滇池边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歌舞唱灯的情景,反映了汉族习俗与云南少数民族习俗相融合,花灯在云南充分的地方化、民族化。用云南方言说唱,用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跳舞,用云南民间传说故事改编或新创戏曲故事,在民族地区甚至演化为彝族花灯、白族花灯等。这些特点使云南花灯成为与其他戏曲不一样的独立戏种。

七、云南花灯的风格有哪些?

在祖国浩瀚的歌舞园地里,盛开着一朵瑰丽隽美的鲜花。那就是清新、 秀美、活泼,富有悠然的荡漾感而独树一帜的云南花灯。它广泛流传在以昆 明为中心的嵩明、罗平、玉溪、蒙自和姚安等广大汉族地区。虽然产生于云 南边陲,却受中原及南方地区舞蹈文化的影响很大,同时又融进了当地少数 民族的舞蹈动作。

八、云南花灯代表作品?

花灯戏的传统剧目不多,除去“灯夹戏”时期搬过来的滇剧剧目,共约二百出左右。其中:花灯歌舞剧目有《十大姐》、《大头宝宝戏柳翠》、《踩连厢》等,花灯小戏剧目如《三星贺寿》、《红回门》等。解放以后,在化大力整理传统剧目的同时,还新编了大型花灯戏《依莱汗》等近百个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