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宣传角度来说,《平凡之路》无疑是一首成功的歌曲,它所产生的效益是很多营销人员做梦都想达到的。它的成功在于旋律的上口和歌词“代入感”。作为一个出色的旋律创造者,朴树的这首歌达到了悦耳以及传唱的目的。歌曲的共鸣是很值得探讨的地方,很多歌迷觉得这首歌唱出了韩寒、朴树以及自己的经历。听这首歌时,他们替朴树“脑补”了很多画面,譬如他曾经处在事业的巅峰时期,拥有名誉金钱地位;他曾经因为周迅和老婆吴晓敏频频登上头条;他有持续多年的抑郁症,也许现在还在挣扎、痛苦、绝望中……那些奋斗在都市的苦逼青年们,认为自己听懂了朴树,也被其唱出了心声——看,我们只是貌似顺应社会规则,没有麻木服帖,内心仍有一把能够随时点燃的火焰——他们给自己套上了“文艺青年”的外衣,就再也不想脱掉。《平凡之路》最大的争议在编曲,简单的吉他和贝斯配上电脑合成技术,让人听起来有粗糙的感觉,这与朴树制作歌曲的水平有关系。从整体气质来说,这首歌很像朴树《我去2000年》中的歌曲《旅程》,但无论是歌词、旋律的变化还是编曲都比不上那首歌。部分歌迷听完《平凡之路》,称其像一首未完成的Demo,中间部分歌曲甚至听出了周杰伦的影子。既然从作品来看,这首歌并不算十分优秀,为什么能产生如大的响?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朴树的个人魅力,是他的“符号”在作祟。那“消失”的10年,让朴树巧妙的“躲过”了音乐时代的转型,没有生产出不好的作品。大家对他的印象还是《我去2000年》和《生如夏花》,他还是歌迷印象和评价中那个具有时代记忆和年代特征的歌手,是大家共同的青春回忆。这是朴树自身赋予歌曲的情怀,与韩寒的歌词没有太大关系——这也是很多90后歌迷对这首歌无感的原因。试想一下,同样是这首歌,如果拿给汪峰、周杰伦或是汪苏泷、徐良演唱,应该也是毫无违和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