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余声的老公张德林谈京剧 张德林将守望国粹

2015/11/16 21:34:30 作者:W1-chenc… 来源:伊秀娱乐网
和梅兰芳大剧院的总经理张德林、余声夫妇认识已是多年了。在经营梅兰芳大剧院之前,张先生更像是一位京剧的“超级发烧友”,请各界名家一起玩玩票一直是朋友圈子里的……

京剧继承了“文以载道”的传统美学精神,传播着中华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京剧艺术是经历了世态炎凉、体悟人生况味的成熟的中国人最爱欣赏的艺术;执著京剧艺术的人还将在这条“守望国粹”的道路上坚守下去、寂寞下去……
如果你晚上路过北京西二环官园桥东南角,就会被一个精致、典雅的红色玻璃幕墙建筑所吸引,在夜空的掩映下,它繁星点点、绚丽多姿,幕墙外的路人忍不住对它仰望良久,而幕墙内的观众对它有口皆碑,这个众所瞩目的国粹殿堂,就是梅兰芳大剧院。
其实,和梅兰芳大剧院的总经理张德林、余声夫妇认识已是多年了。在经营梅兰芳大剧院之前,张先生更像是一位京剧的“超级发烧友”,请各界名家一起玩玩票一直是朋友圈子里的“定期活动”。因此,在与张先生交往的这些年里,从未将他和“企业家”、“商人”这些头衔联系在一起。
张先生从学生时代起就酷爱读书,有着文学家的梦。年长后,搏击商海,事业有成,但他一直情系书文,并师从欧阳中石先生。“不可一日不写字”是张先生最爱说的一句话。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张先生在几年前出版的书法集——《故事新说》,张先生模仿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之法,将30余篇寓言体笑话汇编成册,篇篇针砭现实中的庸俗、酸腐、伪道、浮躁之风,借古讽今,并由李滨声先生配漫画图,真可谓心血之作。
当年,张先生潜心创作此书,每篇文章都是将手写的楷书、草书亲自交与我,由我代为“翻译”,最终结集出版时,我在书法艺术上已是“获益匪浅”。
而提起余声,就更不陌生了。作为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余声从1986年调入担任节目主持人以来,成绩颇丰。然而从事了近20年电视主持工作的她却没有真正学过相关专业,她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波折,曾经当过兵,当过工人,还做过演员。而现在,余声挑战的重要角色则是梅兰芳大剧院的艺术顾问。
此刻,作为梅兰芳大剧院的总经理和艺术总监,张德林和余声和我谈到的更多是接手梅兰芳大剧院后的艰辛与收获。而最令我感动的,是张先生对京剧事业的那份热爱和执着。
京剧作为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国粹”,曾走过繁华,也曾历尽沧桑,在如今这个娱乐多元化的时代却渐渐被人们所遗忘。张先生认为,只有京剧能作为中国的“金字招牌”,“其他所有的艺术形式都不成”。
张先生感慨地对我说:“京剧是传统艺术的结晶,很多传统剧目更是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每出戏都是一个故事,都代表一种精神。但是,现在很多传统剧目似乎与现代生活隔绝了,人们只停留在艺术美的欣赏层面,而忽略了它本身承载的价值理念。”张先生并不认为很多京剧剧目宣扬的只是因果报应等“封建糟粕”,而是代表着“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的精髓。
不过,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缓慢的节奏、看不懂的剧情成为他们拒绝京剧的理由。张先生曾亲眼目睹过在长安大戏院一场演出只有7个观众的悲痛往事,也正是这种冷清激起了张先生“传承国粹”的想法。“从美轮美奂的服装,到精致的化妆,再到演员在台上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京剧不亚于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

而“登长城、逛故宫、去梅兰芳大剧院看国粹”,也由此成为张德林和余声的奋斗目标,“和看话剧去朝阳9个剧场、看芭蕾去天桥剧场、看演唱会去工体一样,要想让观众记住你,认可你,就必须有清晰的定位,一个成功的剧场与之准确、清晰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余声说。她将剧院定位为以戏曲演出为主,要把梅兰芳大剧院做成一个标志性的场所,要让人一提起看京剧就想到梅兰芳大剧院。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