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姚贝娜星是怎么命名的 从“姚贝娜”星 看小行星命名

2015/10/9 17:37:57 作者:T-xiaomi… 来源:伊秀娱乐网
据美国宇航局(NASA)网站显示,第4198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姚贝娜”(Yaobeina),这颗小行星由香港天文爱好者杨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发现。

4月10日,杨光宇说,今年2月初,姚贝娜离世后不久,一位好朋友草拟相关文章并通过自己向小行星中心递交申请,今年4月4日正式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并授权永久命名。
在此前,已有不少小行星被用明星的名字命名,比如“周杰伦”星(Chouchiehlun)。想想粉丝们也是太任性,虽然命名一颗小行星不用花一分钱,但从发现到正式拥有名字,需要历时两年,还需要什么暂定编号、永久编号以及专门的命名委员会等等。
如果你们也八卦这件事,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命名一颗小行星呢?
照顾到某些耐不住性子看长篇大论的网友,我们先把最有意思的讲了——小行星是唯一可以由发现者命名且得到公认的天体。
最早发现的小行星都是使用古希腊神话的故事来命名,比如1号谷神星、2号智神星等等。但不久之后,因为小行星实在太多了,神话中又没那么多名字可用,发现者们开始自己想名字。
目前,专门负责小行星观测数据整理及编号的是总部设在哈佛大学的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根据“业内规定”,公认发现者在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之后,10年内可以行使命名权。
不过,这并不是说发现者们可以像起网名一样来给小行星命名(对了,貌似现在网名也不能随意起了呢),他们必须写一份“命名提案”交给国际天文联合会辖下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由委员会全票通过,才算完成了命名。
为什么要有这么个“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呢?就是因为有些命名真的太扯淡了,有一段时间甚至连宠物猫宠物狗的名字也能“遨游太空”了。此外,委员会还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将商业元素引入相对比较“清淡”的学术界。曾有人要命名“比尔盖茨”星以及“谷歌”星,尽管这两者都为天文学发展出了不少力,但最后命名提案仍然没有通过。
当然,也有一些过于新奇的名字曾被挡下——比如有一位中国天文爱好者曾经五次申请命名“八零后”星,但因许多外国委员无法理解这一名字的意义,也同样未获得通过(“80后”都理解不了,歪果仁的思维真是很难懂)。
延伸阅读——太空中的中国“明星”
其实,璀璨的星空中,已经有“巴金星”、“陈景润星”等小行星,他们早在1999年就得到了命名。而与中国娱乐圈相关的明星中,目前仅有金庸、鲍德熹、徐克、林青霞、周杰伦等已获得命名。金庸、林青霞、周杰伦等小行星都是粉丝所送,并非自己申请。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