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举办到了第四季的《中国好声音》,10月7日将在“鸟巢”举办总决赛,与如火如荼的比赛同样引人关注的,则是“汪峰手撕媒体”的新闻......
”汪峰“发飙”出现在第三轮,谭轩辕和张鑫鑫对决,最终汪峰队以一票之差输掉比赛,汪峰随即发表了一段长达3分钟、被外间解读为“手撕媒体”的发言:前面失败的几位学员,我充满歉意一定要和你们说对不起。你们没有输在音乐里,你们输在世俗的非议和偏见里,那些非议和偏见是对你们的导师的。我相信你们的表演是近乎完美的,但是我要道歉,因为我,让你们受到伤害。有一些诽谤和非议我承受可以,但是不应该让这些孩子承受。
媒体代表读者 乐评人代表专业
在正式播出的节目中,汪峰发言的后半段没有得到完整的展示,而仅仅保留了汪峰对学员的歉意,并表达其认可学员表演的部分。虽然没有直接点明汪峰针对的是媒体评审,但已经提前通过各种平台而知晓了“汪峰手撕媒体”的网友们,不乏将矛头对准媒体评审的,并认为汪峰战队学员的失败也归咎于此。
记者联系到一位参加了当晚录制的记者,据其表示,开始录制前的暖场环节,那英就直言:“汪峰在后台很紧张,我还跟他说呢,你跟媒体关系不咋地,赶紧地好好聊聊。”而身为媒体,该记者表示,媒体记者在专业素养上确实没有音乐人专业,但媒体代表的是读者,是从受众角度选出大家喜欢的学员,所以跟乐评人票数悬殊不难理解。同时他也表示,虽然自己对汪峰说不上有好感,但也不至于故意“黑”汪峰。而且,在汪峰发言表态后的第四轮,汪峰组的黄勇仍以31:20的比分逆袭人气学员马吟吟,赢得了比赛。另一位参加录制的记者也表示:谭轩辕与张鑫鑫之战,谭轩辕胜在发挥,以及哈林的出色编曲,作为媒体,自己是出于对选手的认可才投票的,不是意气用事。赛制更改后 媒体席位骤减
本报连续三年采访报道“好声音”、并担任媒体评审,今年“26位业内人士+25家媒体”的模式,让媒体数量较往年下降不少。就在汪峰组对哈林组之战后的下一周,9月17日,本报记者参加了“鸟巢冲刺夜”(年度总决赛前的最后一场)的录制,在这场10进5的残酷对决中,媒体席位进一步缩减,由“27位专业评审、24位媒体评审+336位观众评审”一起投票,各占总分的50%。最终算出10名学员中分数较高的5名,进入到总决赛。新规则下,媒体投票所占权重在大众媒体中只有6.6%,而大众媒体的投票在总票数中只有50%,所以媒体投票在比赛中的权重只有3.3%。
根据记者当天录制所见,汪峰全程未与媒体交流,仅在最终决出赛果时,带着学员上台致谢,最终赛果虽然不可提前泄露,但汪峰组学员以不算高的分数在最后一刻拿到了进入决赛的资格。
老节目 新赛制 新局面
作为一个已经举办了三年的音乐类真人秀,在真人秀已经纷纷转向户外、挑战、CP等新方向时,《中国好声音》竞争压力不小。节目采用全新“对战”赛制后,导师正面对决,学员两两捉对厮杀,无疑加大了节目的竞争性与可看性。
根据“对战”的赛制,最坏结果可能出现4:1这样接近“团灭”的尴尬局面。节目组规定:上场前导师双方不能提前列出学员出场顺序,这就需要两位导师谨慎考虑自己的排兵布阵,一个好的出场顺序有可能带来一场“田忌赛马”式的胜利。如果说那英与周杰伦之战,还能因为两人音乐风格南辕北辙,竞争不至于白热化,汪峰与哈林对战,本身就显得挺冒险:哈林一直以“音乐顽童”著称,音乐元素丰富;汪峰出身学院派,对音乐、对学员要求都很严格,两强争霸,无论如何都是一场刺刀战。汪峰不希望自己精心调教的学员被规则之外的因素影响成绩可以理解,但媒体记者毕竟代表的是“大众”而非“专业”,一个导师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面对各种有利或不利的状况,而不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媒体。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