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出道20年成就电影圈“霸道女总裁”

2014/11/28 5:00:48 作者:open 来源:伊秀娱乐网
9月底,导演赵宝刚的电影《触不可及》中强大的明星阵容让媒体开“扒”其朋友圈,还八卦地把老男人们共同的女神徐静蕾给扯了出来。在仔细分析后,竟然发现女神徐静蕾有着奢华朋友圈,出道20年成就电影圈“霸道女总裁”。

  徐静蕾人物关系图

  新浪娱乐讯 9月底,导演赵宝刚的电影《触不可及》中强大的明星阵容让媒体开“扒”其朋友圈,还八卦地把老男人们共同的女神徐静蕾给扯了出来。在仔细分析后,竟然发现女神徐静蕾有着奢华朋友圈,出道20年成就电影圈“霸道女总裁”。

  “老徐”:文艺女王的老友记

  最典型的“痕迹”来自今年4月16日徐静蕾40岁生日宴上的照片,“老徐”站在中间,一众大腕延伸排开,张一白、冯小刚、王中军、何平、王小帅、刘仪伟,真可谓“万绿叶中一点红”,一个生日家宴倒颇似导演协会开常务会似的。当然,徐静蕾这些导演朋友们能聚在一起,相互间必是要气场相合,脾性投契的。

  朋友们的特质之:文艺范

  人缘好,人脉广,这几乎是圈内对徐静蕾的共同认知,但才女交友通常眼光也高,脾气也大,能入其法眼的,必有某些共通性,比如说,有才,富文艺气息。这中间的极端就是作家王朔,徐静蕾最初的朋友圈,多是由其搭桥牵线造就。

  1995年,徐静蕾以新人之姿主演的电视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的导演赵宝刚,是王朔的好基友;1996年,就尝试自导自演《北京爱情故事》,和徐静蕾联合导演的,是歌手谢东,也曾是王朔好友;后来转战电影圈,自导自编自演的《我和爸爸》请到的叶大鹰、姜文都是王朔的好搭档。姜文的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根据王朔小说改编,叶大鹰毕业后就一口气和王朔合作了《顽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永失我爱》的剧本……朋友圈的辐射效应,从来都是“一传十,十传百”的,通过连续不断的作品,徐静蕾在圈内结识的人也越来越多。

  玩画画的陈丹青、搞音乐的张亚东、写东西的韩寒、玩摄影的黄觉、办画展的电影巨头王中军,而等同于中国先锋话剧名片的孟京辉、赖声川也更是不必赘言:能买到他们演出票的都是神仙。他们身上的共通点之一,就是这些人或多或少,具备些文艺范。即便是有冯小刚,拍起《非诚勿扰》来还不忘抒发自己的中年感伤,硬生生把一部贺岁片拍成半部文艺片。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老徐”的好友圈里,你几乎找不到非文艺(老)青年这样的生物,当然舒淇除外,她以美貌和气质征服了老徐的眼睛和心灵,如今也日渐成为京城老男人帮成员们喜爱的女神。

  朋友们的特质之:先锋范

  徐静蕾本人一直很先锋,没当几年演员,就尝试做导演,玩实验电影,做博客女王,出书,办杂志,当老师,步步走于人前,就连拍部爱情片,都要选择《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样高冷的小说来诠释,后来电影中一段特立独行的台词成了以其为代表的新女x.a情观的代名词:“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后来记者问她怎么理解这段话,徐静蕾说:“比如说我爱你,你不爱我,那我就祝你幸福,你需要我帮忙我会尽我的全力去帮你,不管是我现在还爱你,还是我曾经爱过你,我都会认为你就是我的一个亲人,因为毕竟我曾经对你有过这种情感。”

  最近为《有一个地方》做宣传她又抛出她独特的“婚姻观”,“我不觉得人应该要结婚。过去讲婚姻是保障,我不需要保障。”“谁规定人生角色一定要有婚姻才圆满?”这段话和王朔几年前对媒体抛出的那段关于京城文化圈的婚姻观几乎一脉相承,“性和婚姻是两码事,婚姻里包含性,但性又大于婚姻,你要把性牢牢束缚在婚姻这个框架内就会出问题了。其实北京文化圈都嘲笑这样的人,谁要是认为谁是谁的私有财产,至少在我们这些人里头,就太丢份儿,骨子里我认为是可耻的。”

  回顾她在21世纪初就与大咖好友玩出的“新文艺浪潮”:与姜文共同书写《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张一白的导演处女作《开往春天的地铁》里演绎“新城市电影”中敢爱敢恨的先锋女性,与王朔联手开创当时娱乐圈先河,以《梦想照进现实》折射娱乐圈中不为人知的“梦想与困惑”,这些都是极具个人风格和先锋探索性的非主流作品。

  朋友们的特质之:“狂霸范”

  说到特立独行,徐静蕾的朋友们还有一个共同点--说话非常狂霸拽,个个都像是影视界的霸气总裁。王朔就不说了,他的“我是流氓我怕谁”流行了一个时代;刘仪伟同学在“呼叫转移”系列里还洋洋自得地将之发扬光大:“流氓不可怕,最怕流氓有文化”;姜文如今更成了导演界有文化又有性格的“狂霸总裁”,每次开个记者会,工作人员都要担心现场变成训话会;还有冯小刚,“小刚炮”的外号不是白叫的,一人舌战群雄仍屹立不倒的事情又不是没发生过;韩寒不说了,文字句句如刀,逮到谁搓死谁,每一架都吵得惊天地气鬼神……

  “老徐”:从来不消费朋友圈

  《亲密朋友》做宣传的时候,徐静蕾坦诚地和媒体探讨起过自己的朋友圈资源,当时记者问她为何能够找到那么多包括王朔在内的厉害的人来帮忙,记得她当时就总结过,“我觉得就是朋友圈子的问题。”“我也不是说随便请谁我都可以请得着。刚好他跟我是好朋友。比如韩寒也是我的好朋友,但我就不会电影宣传的时候拉上他。”

  老徐澄清,她其实没有外界以为的那样能够能量最大化地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如果我真要把我所有的朋友关系都那么不知廉耻地全用上的话,我就不是今天现在这样了,大家知道的只是特别一小部分的,比如谁帮我写一剧本啊,谁帮我演一个戏了。人家本身对这件事没有抵触的情绪,对吧。而且还挺喜欢干这事,我从来不会叫我的朋友去干帮我站台啊那种事。我觉得我一点勉强都不要,因为我在生活中也不愿意被别人勉强……所以这才是为什么我有好朋友,那是因为我从来不消费别人,就是这样。”

  但她也不否认朋友曾给过自己不可或缺的帮助,“我成长路上肯定有人帮我,但我觉得这就相当于老师,老师帮我进了学校,或者我在社会当中也碰到过一些老师,他给我指引一些人生的方向。这也一定是有的。但是你说就一定要靠着别人怎么样,我还真的觉得我不是。别人再怎么说,我觉得我也不是,因为事实上,它就不是。”(tg/文)

  (责编: 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