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
《巴黎人》
《红白喜事》
《桑树坪纪事》
《哈姆莱特》
《旮旯胡同》
《超级笨蛋》
《海棠胡同》
人物故事
在银幕上,大家都以为郭冬临是个五大三粗的壮汉,也不仅是因为他生得威猛,更是因为他在小品中那股子冲劲儿;但真跟郭冬临聊起天儿来,却发现他说话语调温柔,甚至可以说是娓娓道来,说得你不好意思反驳他,甚至没机会向他提问,只能任由他像个心理辅导员一样耐心地给你讲下去,就算是对某些事情有意见,他也会很柔和地表达出来。“有记者问我说,网上有消息称你自诩郭德纲会的你都会,他能说能唱的你全行。亲爱的朋友,”郭冬临很亲切地加上了这样一个称谓,“你觉得我可能说这样的话吗?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可能说这么不招人待见的话吗?”
有这样的传闻,和郭冬临儿时的经历有关。郭冬临的父母都是曲艺工作者,父亲的山东快书说得更是威震四方。虽然生 在文艺家庭很有便利条件,但他自己却是很勤奋,总是背着父亲偷偷学,偷偷练。一次,父亲对他说:“等哪一天你把手练出茧子来了,你才算是出徒了。”结果,小小年纪的郭冬临就躲到房间里使劲儿用快板磨手指,希望赶快磨出茧子来,赶快成才。“在我们家有个规矩,不管是参加什么演出,谢幕时候是必须站在舞台中间的,”郭冬临说,“有一次,我哥哥参加了一个演出,他演的是个配角,谢幕的时候他自然站在台侧。结果回家后,被我爸爸吊起来打。当然,爸爸这样的做法有些欠妥,但这也说明我们家非常看重做演员的荣誉感。后来我就知道了,我就算演配角,我也得站到舞台中央谢幕去。”郭冬临开了个玩笑,但他随后又表示:“正是这种家庭氛围,让我认识到做演员就一定要努力做到最好。”
不可能成为陈佩斯
郭冬临
高中毕业那年,郭冬临跟父亲讲他想学表演。父亲对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他很是担心,但没想到郭冬临竟顺利地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在学校里,郭冬临像所有怀揣表演梦想的人一样苦练基本功。及至这次《超级笨蛋》在上海演出时,郭冬临还请来了上戏的台词 老师。当老师在散戏后夸奖他大有进步时,郭冬临竟泪水纵横。上戏毕业后,郭冬临又报考了北京人艺。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却也是郭冬临话剧生涯里辉煌的一段历程。“你太年轻,我演话剧时候你肯定没养成进剧场的习惯呢。”郭冬临说,他在北京人艺那几年,演了不少主角,甚至还出演过《哈姆雷特》。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郭冬临从北京人艺辞职了。这段辉煌的话剧经历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不为人所知。直到这次他在《超级笨蛋》中一鸣惊人,人们才发现,原来这个令全场捧腹的郭冬临竟是北京人艺培养出的人才。
看过郭冬临喜剧表演的人,都很自然地把他和陈佩斯联系在一起。昔日,陈佩斯也是先在小品舞台上出名,而后开始专心创作舞台剧,并凭着《托儿》《阳台》等舞台喜剧一举成名。当记者问郭冬临是否打算像陈佩斯那样做喜剧领军人物时,郭冬临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说:“什么!这不可能的!在喜剧界,陈佩斯只有一个!我从来都没有过完整的职业规划,我不可能成为陈佩斯那样的人物。”
春晚小品就像是股市
不打算做舞台大鳄、不拍太多的影视剧,记者很奇怪郭冬临平日里在做些什么。“我玩儿。什么都玩儿。”在郭冬临看来,人生就是应当抓紧时间享受,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你怎么使劲儿也得不到。因此这些年来,郭冬临都抱着淡定从容的心态,有戏找就好好演,工作不忙的时候就抓紧时间享受生活。“就比如春晚演小品一样,人家让我弄个小品出来,让我演,那我就好好儿干。人家觉得行,那我就上,人家要觉得不行,那我就立刻离开,我从不在这方面计较什么,工作就是这么简单。”也是因为这样的生活态度,郭冬临很少和媒体接触:“我不愿意像很多人那样宣传自己。”在他眼中,很多演员把自己宣传得热火朝天,真到了演戏的时候却不被观众认可,这是郭冬临最不赞成的做法。因此郭冬临不愿意和别人挤到一起,去PK什么曝光率。
最后,当记者就如何提高春晚小品节目质量向他提问时,他很巧妙地做了一个比喻:“这春晚小品就像是股市,总要有涨有跌。可是这涨和跌是咱们能控制的吗?小品和股市一样,有自身的规律,该牛总是要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