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
有关80年代香港电影的另一说法,是徐克乃新浪潮希望幻灭的缩影。他首三部作品皆向主流电影恣意挑战,但票房全军尽没。因此,有人认为徐克其后已失却向社会挑衅的兴趣,他媲美火山爆发的精力,转而用于制作喧闹的低档娱乐之作。他翻拍旧片,又翻新过时的类型,同时亦厚颜无耻地抄袭好莱坞热潮;他被称作香港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不是没有理由的。更甚者,有论者认为电影工作室的设立,本是给独立电影人制造机会,但徐克却变成事事过问的监制。他重新剪接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又接管严浩的《棋王》(1992),有人还说他欲大幅改动《喋血双雄》(1989)。程小东虽是《倩女幽魂》的导演,但许多戏剧场面的拍摄与剪接,都由徐克操刀。他安排胡金铨复出执导《笑傲江湖》,但两人意见相左,胡金铨结果中途离开。此一影史版本认为,徐克把新浪潮带入主流,令本土电影的异见声音沉寂下来,个人电影创作再没法找到立足之地。因此,难怪从《黄飞鸿’92之龙行天下》(押后至1992年公映)至《反击王》(1997),到《K.O.雷霆一击》(1998),徐克都一直欲进军好莱坞注3。
诚然,徐克工作起来,从不克制,也不会耐着性子。至1998年底,他执导的作品有26部,监制的数目也相若。这产量肯定是一种全情投入拼命工作的性情所造成的,他表示宁取香港而舍好莱坞,因为这儿可在拍一部片的同时,计划下一部作品。他看来享受制作的过程多于成果。此外,他爱在别人执导的影片中客串,又义拍过一些筹款电影,如为导演会筹款购置会址而合导成龙主演的《双龙会》(1992),以及为华东水灾灾民赈灾筹款而合导喜剧《豪门夜宴》(1991)。
另外,徐克视合作伙伴为助手,也是事实。他说“意念轻易便跑出来”,是以他构思的作品,多得没法全由自己执导。他一旦取得拍片资金,便要控制制作过程,包括监督集体创作的脑力激荡会议,并写下“制作日记”,详列执行其意念的方法。工作室有些出品纵也摸索非正统风格,如李仁港的《黑侠》(1996),但大部分看起来都很像典型的徐克作品。
徐克的务实作风与亲力亲为的工作方式,可保证其作品的市场价值。他相信在香港影业,没搞出新作的,迟早中途离场。70年代他发现电视不断威胁电影,因为对他那样的新秀,电视提供的创作环境更自由。徐克深明只有不断创新,电影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当时他脑海的改革方式,大抵不算激进。他批抨新浪潮徒具专业技巧,却无商业触觉注4。《第一类型危险》这一部影片从多方面看,都是徐克实验意味最强烈的作品,不过是一个例外。《蝶变》与《地狱无门》皆是夺目的类型修正片,比方育平与许鞍华的写实习作更接近主流。徐克最早期作品纵然也有离经叛道的地方,但亦显示他总偏爱怪异风格及粗俗喜剧——根深蒂固的两个香港电影传统。他不大可能会带领新浪潮,走激进的前卫路线。
徐克是香港导演中,少数真正的电影顽童。他自己也说:“我是疯狂影痴。”注5徐克1951年在越南出生,13岁便拍超8,中学毕业后度过两年百无聊赖的日子,每天看三至四场电影。他在美国达拉斯南循道大学修毕电影课程后,曾往纽约工作,未几于1977年返港。回港后,他马上加盟电视台当编导。其电视武侠剧《金刀情侠》大受欢迎,催生了电影作品《蝶变》。他把此片称做“未来主义古装片”,借此把武侠片拥趸及追求现代感的年轻人一并吸引过来注6。徐克在此片中给自己制造了好些高难度技术挑战,像引动成千上万蝴蝶飞舞,或为冗长的洞穴场面布光。影片在台湾拍摄,雕琢工夫远胜大部分70年代后期的港片。
徐克其后两部作品都不卖座,接着为新艺城执导了《鬼马智多星》,那是无伤大雅的笑片,但展示的技巧却极有看头。徐克摒弃粤语喜剧惯用的平光,也没有依从他们简陋的布景设计;他大胆运用漫画似的饱和色彩,还搞出有趣的夸张剪影效果,不无实验意味。《鬼马智多星》成为1981年最卖座片之一,为徐克缔造了开拍《新蜀山剑侠》的条件。嘉禾为他斥资空前的3000万港元,更从美国聘来特技专家,但结果影片夺目的色彩设计,毫不像好莱坞。该片票房收益不到2000万元,徐克惟有安全至上,执导新艺城《最佳拍档》第三集《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1984)。他用波普艺术风格设计布景,又大搞先进的机械人效果。他决意要娱乐观众:“总不能老是搞成熟的作品,傻兮兮有时也很有趣。”注7
《鬼马智多星》
《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成为1984年最卖座影片,徐克于是有了创办电影工作室的本钱。他妻子施南生原是新艺城高层行政人员,亦为《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设计布景,如今加入工作室任监制。《上海之夜》(1984)是工作室推出的首部作品,但两年后的《英雄本色》及《刀马旦》,才奠定工作室的地位。两片皆打入当年十大卖座片之列,在日本、台湾及南韩亦极受欢迎,工作室出品卖埠有价后,便 把制作成本提高至介乎700万——3000万港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