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演员李易因病去世 确认病情后仍工作

2013/7/26 18:36:45 作者:yxlady 来源:伊秀娱乐网
李易曾为动画片《海绵宝宝》中的章鱼哥(中)配过音。”  李易去世后,杨爱华发微博称,耳边仍是李易的声音,“不是配音的声音,是他一边抽烟一边闲聊的声音,地道的北京腔。”  确诊之后,李易仍去录音棚修改他为央视纪录片《发现肯尼亚》宣传片的配音,连着5天,他没有提到他的病情。

李易 1963.10.24-2013.7.23

李易 1963.10.24-2013.7.23

李易曾为动画片《海绵宝宝》中的章鱼哥(中)配过音。

李易曾为动画片《海绵宝宝》中的章鱼哥(中)配过音。

李易曾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央视6套版)中为典狱长配音。

李易曾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央视6套版)中为典狱长配音。

  著名播音员、配音演员、语言艺术家李易,因急性白血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7月23日凌晨1时40分在北京人民医院去世,享年50岁。李易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7月27日上午8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一

  李易1963年10月24日生于北京,1982年进入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在校期间即与现任云南电视台台长赵树清、《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者李立宏并称广院配音三剑客。

  大二时,李易开始参与译制片的配音工作。赵树清向早报记者介绍:“我主要配小声,就是比较年轻的声音,李立宏是老声,而李易是主角。当时的译制片,比如巴基斯坦的一些片子,都是李易去配主角。”

  1986年毕业后,李易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的声音随着央广《中国之声》的节目片头传遍中国。最初他主要为影视剧配音,作品包括译制片《环游地球八十天》、《克莱默夫妇》、《刺杀肯尼迪》、《约翰·克里斯朵夫》等,电视剧《张学良》等,专题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孙子兵法》、《改革开放二十年》、《邓小平》、《圆明园》、《再说长江》等。

  “传统的新闻播音在追求工整和浑厚中,往往失去了自然的状态;而特意强调轻松自如的状态,则失去了专业的感觉。李易老师把这两者结合得特别好,能做到非常标准,又非常自然,听起来就像给耳朵按摩一样。”配音演员赵可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告配音需求剧增,播音行业渐渐从播音主持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兴行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主持人苏扬介绍,李易开创了一种非表演功底的广告配音模式,广受客户欢迎,红极一时。“有位导演曾经对我讲过,那时候,李易先生到某个录音棚就坐下来不动了,所有的客户都来这个录音棚外排队等着,录音棚趁机成倍地抬高棚费。”而苏扬的出道,也是因为在当时模仿李易而吸引到了一些客户,才“度过了漂在北京最初的艰难时光”。

  这种播音业务的市场化,不仅包括广告配音,也包括专题片配音、电视栏目、纪录片等的解说等。1995年开始,李易为北京电视台《环球影视》栏目配旁白,一直到2007年节目停播。曾任《环球影视》栏目制片人的杨爱华说:“他是中国业务水平最高的播音员之一,我们都觉得自己写的烂稿子被他一念就成了佳作。有时候他因为一些原因不能来配音,我们会找音色跟他很像的播音员代替,一般来说前一两句听着还挺像,三句之后就托不住了。”

  “译制片、纪录片、广告、动画片、播音主持,能在这五类题材中都做好的人并不多。而李易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精品之作是最多的,他是真正的中国的好声音,失去这样的人才,确实非常可惜。”赵树清说。

  播音专业讲究的情、声、气结合,“以情带声、以气托声、声情并茂”。而李易最突出的则是气息和声音。苏扬介绍,“他的吐字发声已达完美境地,不管通篇多少字,每一个字都堪称完美,加之气息雄厚,音域宽广,重音停连完全符合普通话规范,听来如饮醇酒,如沐春风。尤其是步入中年之后,好比杨过的玄铁重剑,越发的遒劲沉稳,高雅大气,堪称时代之音。”国家二级播音员丁文山认为,李易的很多配音作品都可谓传世之作,李易的声音至少还会在电视上存在几十年。

  但李易评价自己的播音风格,只是“不把路子局限得太窄”,“只要是成熟的中年男声我都可以表现。所以,我是‘万金油’型的,配抒情的也行,配气宇轩昂的也没问题,配神经兮兮的也不差。圈里人都说‘李易好使,什么都能来’。”

  二

  李易在业内的地位,并非仅为个人才能使然,他一直希望配音能够成为受人尊重的、成熟的、独立的行当,因此为规范行业做了很多努力。配音行业的价格在最初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混乱状态,李易等大腕牺牲一定的个人利益,将配音价格维持在合理区间,建立了行业的价格体系。

  “在配音行业,收入最高的并不是名气最大、价格最高的人,而是价格较低但工作量大的人,因为有这种方式,新加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才能够生存下去,行业才能够蓬勃起来。”丁文山说。

  除了建立价格标准,李易在培养、聚集行业人才上也做了很多努力。“他是行业里真正称得上是老大的人,但是他从来没有架子,非常谦逊,是真诚地欢迎全国各地的配音从业者和配音爱好者来探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主持人郑博说。即便只是配音爱好者在微博上请教,李易也会去听他的录音并给予回复:“听了,不错,再多一些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语言控制力。‘声随心动’很重要!”

  2002年,李易创建北京世纪名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即九方名座(北京)影视投资公司的前身。在李易的筹划组织下,2007年11月第一期配音大师班正式开班,徐涛、张云明、李野默等不轻易出面的配音界大腕都来参与。参与的学员很多都有配音经验,因此授课也并非老师讲学生听的死板方式,而采用互动聊天式,有茶话会的感觉。

  配音大师班至今共举办了5期。当时正在读大三的郑博的同学参加了第三期,回来之后宣称:“我终于学会配音了,我重新认识了这个行业。”郑博等了一年,第四期才开班,虽然已经毕业,但他还是去报名了。

  开课之前,郑博在九方名座第一次见到了李易,留下的印象是“非常壮实、典型的北京男人,跟他相处很随意,点一支烟,喝一杯茶,没有架子。说话时大大的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你”。郑博感慨终于见到了这个配音界的老大,“真的全是敬仰之情。”

  不仅郑博感觉如此,开课后,很多学员问李易能不能拜他为师。李易回答:“我不是老师,这个班之所以叫配音大师班,不是说上课的人是大师,而是期待你们在座各位是将来的大师。”

  当时刚毕业的郑博正感受着学校课程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落差,而在大师班里,他学到了令两者接轨的内容:“李易先生一上课就说,我不可能从头教你们发声技巧之类,这是你们大一就学的东西,我能教的,是意识。他自己是把技巧和应用、理解结合得最好的人,在他身上,我学到了配音不是一个活儿,而是一门艺术。”

  苏扬回忆,在对后辈的提点时,李易常常说:“播音业务没有诀窍,全在苦练功夫。若非要诀窍,每天认认真真读一万字吧。”

  李易每天的阅读量都在万字以上,郑博回忆,讲课时李易说自己每天都要面对文字,除了话筒,最亲近的就是文字了。杨爱华曾问他平时怎么不见业务学习,李易说,自己的学习方式就是看报纸,“了解时下的用词和造句结构,了解天南海北发生什么事,保持对语言的敏感,编导的稿子拿过来一看就知道想干什么,语气不会拿捏错。”

  因为这样的储备,李易对稿子基本不需准备,走马观花翻一遍就能录,并且一遍过,赵可说这是行内人最佩服他的一点。曾有一次李易连续工作到半夜两三点,录音师发现他声音越来越小,一看才发现他拿着稿子睡着了,“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录错一个字。”

  李易去世后,杨爱华发微博称,耳边仍是李易的声音,“不是配音的声音,是他一边抽烟一边闲聊的声音,地道的北京腔。每次录音前,他必是两根烟开嗓儿,东拉西扯,除了业务什么都聊,捎带瞥两眼稿子。有时我们觉得时间来不及了也不敢催他,掩饰着焦急陪他聊够才开始工作。他配音又快又好,聊出去的‘棚时’全被他的速度抢回来了。”

  赵可唯一见过李易事先进行准备,却是在赵可的婚礼上。担任主婚人的李易提前问他要来证婚词,然后把所有内容全部背了下来。

  李易比赵可长20岁,但自他们第一次见面,这位配音界的前辈待他就像兄弟。那时赵可嫌自己声音年轻,为了显示专业,故意装得老成厚重,李易说:“你别把自己声音塑造得这么老。每个年龄的声音应该有它的特点,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声音。牛的声音厚,怎么没人找牛去配音啊?”

  李易得知病情后没有告诉任何人,却默默处理了相关事务。在他确诊后的第五天,他还去银行给赵可打了一笔1000元的配音费。“我真想让李老师欠我1000元,我欠他的太多了。”赵可感喟。

  三

  今年6月10日,李易被确诊急性白血病,7月23日去世,很多人感慨突然。多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因不明,但往往与积劳成疾相关。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刘文介绍,从2011年到2013年,李易为纪录频道近70个系列300多个小时的纪录片作解说,此外还为频道众多的形象片配音。

  李易习惯晚睡晚起,常常是上午11时以后开始工作。有的纪录片一集解说词有一万多字,配音员的解说有的是贴着画面走,有的是单配解说词,李易常常是连配三集,出来喝一口茶,抽一根烟,连续工作到晚上11时,甚至凌晨两三点。

  “每当录到筋疲力尽实在不想说话时,想到李易老师都还在录音,我就继续坚持了。”赵可说。收工之后,李易还常常跟大家一起宵夜,年轻人都困得东倒西歪,他一个人还在高谈阔论,第二天还带孩子去动物园玩。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方式似乎一直是李易的习惯,大学期间他就骑着车,从位于通州的北京广播学院出发,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去配音,结束后再骑很久的车回学校。有次因为太累,李易骑车时睡着了,差点出了车祸。

  除了工作强度,李易的生活方式也不健康:抽烟凶,爱熬夜,吃饭无大鱼大肉不欢。他曾对杨爱华说,自己这样顶多活到六十。丁文山介绍,李易小毛小病不断,血压高,前段时间因为过度疲劳,甚至出现尿血,“我有次去他公司,空调温度开得很低,直接对着他吹。他说自己的身体就是靠硬撑的。”

  确诊之后,李易仍去录音棚修改他为央视纪录片《发现肯尼亚》宣传片的配音,连着5天,他没有提到他的病情。当最后工作完成走出录音棚时,录音师听见李易说了句:“好了,录完这一篇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