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秀娱乐讯 “我跟孩子们一起坐在下面,听志愿者在讲台上讲课,我看到了一个灵魂工程师的样子,心里特别为他们骄傲。”10月23日24日连续两天,“行走的力量”发起人陈坤与《新周刊》创始人孙冕在青海西宁周边探访了16名支教志愿者,给他们带去了棉被、水果等过冬物资,还带他们下山洗澡、吃好吃的。期间,陈坤还与志愿者分享了与儿子、妈妈交流的经验心得。这16名志愿者参加了“行走的力量”第二季10天环阿尼玛卿山行走,随即来到了西宁进行为期半年的支教活动。
缺蔬菜水果、一周只能洗一次澡、晚上常常被冻醒
陈坤:“他们有脆弱的一面”
16名支教的志愿者除了有在校大学生,也有工作了几年的白领,他们放弃了城市里的生活和工作加入支教的队伍。16名志愿者分别在西宁城中区的聋哑学校和湟中县共和镇的三所学校进行支教。其中,湟中县共和镇的学校条件相对比较艰苦,进入秋季,当地晚上最低气温已经开始跌破摄氏零度,志愿者的宿舍没有暖气,一些只能靠生炉子取暖,一些连炉子都生不起来,有些人晚上睡觉会被冻醒;由于当地条件限制,他们一周只能坐车来回四个小时到城里洗一次澡;他们吃得也不是很习惯,常常缺蔬菜缺水果;他们也是第一次面对孩子,第一次进行教学……
陈坤和“行走的力量”团队探访了四所学校,旁听了四节课,也给志愿者老师带去了保暖的棉被、水果,还带他们下山到小旅馆里洗澡、带他们吃一顿好吃的。在吃饭的过程中,才离开学校短短几个小时,已经有老师说:“有点想班里的孩子。因为如果不是出来吃饭,我现在应该是在教室里陪着他们在上晚自习”。一个人带五六十个孩子,每天备课、上课、批作业、跟孩子聊天谈心,志愿者老师还到孩子的家里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共和小学支教的孙荔芸就打算把班里五十多个孩子都家访一遍,尽管家访一个学生常常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她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一半的“任务”。
陈坤说,“这种边远的环境、不熟悉的乡村和学校、他们(志愿者)也没有面对学生的经验,开始我也有些担心,我想他们可能会对我表达一些不满。但是他们完全没有。开始我是把他们当弟弟妹妹看,因为他们还不成熟,我想用老大哥的口气跟他们说话。但这一次来我跟孩子们一起听他们讲课,看到是一个灵魂的工程师的样子,我在下面就特别为他们骄傲。他们行走的时候,有脆弱的一面,但是当他们作为小朋友眼里爱的老师这一面出现的时候,我觉得太棒了,他们是一个立体的人。”
孩子不做作业、不听话、老师也有烦的时候
陈坤:“我妈曾经跟我说,我有点撑不下去了”
16名志愿者中,曲成琳、董琪和张明在西宁的聋哑学校里支教。陈坤探访活动的第一站就在聋哑学校,他和六年级的孩子一起上数学课、一起做习题、向他们学手语。课后,陈坤来到了张明老师的宿舍,与他进行交流。虽然张明已经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为了班里的“孩子王”,但是面对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张明坦言有时还是会有烦闷的情绪出现。
因为从小父母离婚而被班里的孩子孤立,陈坤表示自己特别能够理解这些聋哑孩子面临的压力,“小时候,大多数孩子都是可以正常交流的,但是聋哑孩子们是被世界屏蔽掉的、是孤僻的。你别说他们,就我小时候,我父母离婚,我们班就我一个人是离婚的家庭的孩子,所有人都不跟我玩,我就自闭了。我从来不说话。我小时候心里的那种恨,是真的恨的,反抗是真的反抗的。所以我看到他们特别能够理解。因为他们的心理压力太大了。只不过我长大了,我挣脱出来了,跳出来了。”
面对心中那些烦闷的情绪,陈坤坦言老师可以跟学生直接进行沟通对话,“你可以跟他们说,因为什么什么,老师有点累了有点烦了,我不知道能不能够继续地让你们喜欢我”。陈坤还透露,当年就是因为妈妈跟他说“妈妈有点累了,有点撑不下去了”,让他一下子觉得自己要从一个被保护的角色成长成一个能够保护妈妈的男人。
陈坤还分享了他与儿子交流的经验,面对那些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孩子,“让他们发现你爱他,他就会自己校正自己的行为”。陈坤说,“老师给予的鼓励是很重要的,所以你们教他们的时候你要传达一种感觉,你爱他们。爱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语言,你只要看他们。我儿子老出错,他在吃饭的时候我就看他,不由自主的,因为爱嘛。他一抬头看我,我就(表情马上变严肃),他完全知道我爱他,所以他在我这里有信心。如果我是老师,我肯定告诉他们,我太他妈的爱你们了。其实,每个人其实有一个自我修复能力,他看到你不在乎他,他就爱做什么做什么,一旦他发现你爱他,他就会自己校正自己,我会为那些喜欢我的人、我喜欢的人做一些校正。”
据悉,陈坤在结束本次支教探访后,将于12月份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大使”的身份,前往贵州山区探望那里的儿童。
(易东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