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我的家》海报
伊秀娱乐讯 电视剧《长白山下我的家》正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这部描写朝鲜族人民生活的作品,不仅为2012年我国电视剧创作题材的丰富性增添了新的例证,也使我国少数民族电视剧的百花园更加灿烂芬芳。昨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光明日报》文艺部和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举办了《长白山下我的家》创作研讨会,对这部作品的时代价值、艺术成绩进行了研究分析。
昨日出席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薛继军;中国视协秘书长王锋;中国视协副秘书长张彦民;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李汀;延边广播电影电视局党委书记、原局长韩龙根;中宣部文艺局影视处副处长马佳;中宣部文艺局干部徐阳;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人民日报》原海外版主编丁振海;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伟国;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路海波;《当代电视》主编、博士生导师张德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晔原;《光明日报》文艺版主编李春利;《文艺报》文艺部主任高小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赵晖;《当代电视》副主编唐志平。不仅各界领导、专家汇聚一堂,孙茜、陈逸恒等在《长白山下我的家》精彩亮相的艺术家们也积极参与了昨日的研讨会。以下为部分领导、专家的会议发言实录:
薛继军:5年磨一剑 《长白山下》倾注无数心血
薛继军: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还有剧目的同仁参加我们《长白山下我的家》的专家研讨会。这一剧从开始立项一直到现在播出,历时4、5年的过程。期间也是历尽了很多波折,很多坎坷,但是另人非常高兴得是终于制作完毕,成功的在一套播出。从播出的前12集因为中间短了两天,应该说收视的情况是处于良好的状态。这个戏倾注了我们剧中心很多领导同仁以及我们很多同事心血。我们李汀副总裁亲自担任这个剧的编剧,我们也组织了非常强的制片班子精心打造这个剧。在中国电视剧上还没有系统反映中国朝鲜族生活、经历,我曾经说叫与祖国同在,与各族人民通行这样的生活历程。应该讲非常的不容易。
这个剧创作过程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党委政府,尤其是我们在座延边管理局的局长,现在是党委书记韩局长对这部戏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和支持。所以能够制作同时成功的播出确实是很多包括我们在座很多专家细心的指导,指教和帮助。包括我们中央电视台赵台长对这个戏从开始立项一直到最后制作包括最后的修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们赵台长还做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和指示,所以我们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于剧中心,对于长白山下我的家这一部剧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无私的支持。
这个剧其实很难做,从思想的锤炼到艺术表达方式的确立以及到叙事角度的寻找,我觉得都是一个尚待探讨的问题,我们的编剧也好,我们的导演也好尤其是我们剧目的全体艺术家大家齐心协力,精心的打磨,大家拿出最好的创作为这个戏添砖加瓦,今天呈现这样的状态也是很不容易的。
今天主要是听听各位专家的点评,在这里先向大家表示感谢。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继续关心我们剧中心给剧中心的创作,包括方方面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剧中心逐步的在进入常态,我们现在想为明年和后年甚至是大后年还会有陆续推出更多的大戏,更多的适应时代,适应观众优秀的作品。所以这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在这里也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李准:《长白山下》忆历史说现实 民族题材佳作
李准:几个月前看到这个片子,觉得很激动,70年代在延边生活过,1992年我到延边去,张德江同志还请我们吃狗肉,一边吃还说了三个小时,留下很美好的印象。《长白山下我的家》这个片名很有文化象征,我特别喜欢片子中间顺玉那一段台词很震撼,我是一只笨鸟但是我在天空上飞翔,上面是高高的长白山下面是高木,如果我要能到延边住两天就好了,《长白山下我的家》是中国朝鲜族历史和现实,是他们的性格和文化形象的撰述。少数民族电视剧我看的比较多,朝鲜族也看得相当多了,这是第一部反映新中国60年延边朝鲜族的历史和现实,他们的纷争和贡献,他们的经历和命运一部情感大戏,这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受少数民族题材里面第一个形象反应一个民族60年的变迁。
最近三年多来播出了好几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大戏,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一个是三年前的艰苦花开是写1950年云南各个少数民族的代表性人物到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的仪式,一个是写明朝初年贵州彝族维护祖国统一作出的贡献,还有纳西族的先人们付出那么巨大的努力来维护国家的团结,民族的团结。这三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我想说比较起来我更喜欢《长白山下我的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跟前三部相比这一部片子最大的特点不仅写了历史还写了现实,从60年前一直写到今天,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中国朝鲜族一部百科全说。一家住在长白山下,一家住在海缆山下,朝鲜族最主要的也是最好的粮食产物是水稻,还有种植人参,这是长白山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不断的改良品种和人参产业化生产也都带来了时代的前进。这两家四代人有农民,有工人,也有知识分子,也有歌舞团的等等,最后小叔子那一代要跟上一代结婚,这打破了其他民族在血缘上的交融,还有生存方式,跟汉族相同和不同的各种区别都写到了。看了这个片子,就了解了朝鲜族60年来怎么走过的,他对我们这个国家做出了多少贡献。看了这个片子也了解了中国56个民族少一个都不行,少一个都不叫中华民族大家庭。现在56个民族的格局是明末清初形成的。
看到这一部片子一定会对中国多民族团结伟大的国家,中国民族过去仅次于前苏联,现在可能是世界第一,还有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也会有更深的了解,这就是一部形象的朝鲜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性格和文化的描述。看了这个片子我想很多人都会重新认识朝鲜族的历史,认识朝鲜族人民对祖国的贡献,认识朝鲜族性格和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部片子拍摄本身也体现了民族大团结。我非常佩服这个片子非常的精心,全,安这些姓都有,在哪刺杀了日本的首相也是光绪的顾问这是轰动全世界重大事件,基本社会大事件都有这个。
第二点在我看来作为一部电视剧,把朝鲜民族的性格和文化他们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一个审美对象来展现,就是对于朝鲜族历史和现实的表述,是对朝鲜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的描绘。对艺术创作作为设计方式的一种,它的灵魂就是每一个真正艺术作品实际上是对它创造对象的一次激发,没有发现就没有真正的艺术。我看了这个片子觉得我对朝鲜族理解太深了,过去我们说包括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善良,看朝鲜族善良、纯朴、勤劳、勇敢、孝道、都非常突出的。我觉得朝鲜族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中间最善良的,最纯朴的民族。这里面所有的人都非常的善良,特别是孝道,不是孔孟之道,但是我觉得比汉族更加有孝道,对老人的孝,对他人的尊敬。当然在那生活了两个月,朝鲜的女性太辛苦了,大家都明白,吃完饭还要下地里去了。汉族男青年一回家就往桌子上坐,然后带着小孩去做饭,在路上一定要让男的先走,老人先走。朝鲜族妇女是全世界最恪守的女性之一。他成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不是作为别人看的,这一点表现非常突出。
刚解放的时候那么困难从来不怨天尤人,从来不向国家伸手,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土地,对自己民族非常热爱,但是绝对不仅仅停留在这里,他们说他们是从爱家乡通向爱伟大的祖国,爱伟大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最感动我是张正树这个现象,他的那种善良是来自于内心的,他的正直在遇到文革的情况下很痛苦。他有两种感***彩,一种是祖国,一种是爱情,这两种情感有着无与伦比的力量,可以使人变得更美好,变得更充满希望,同时也可以成为抗拒灾难的精神力量。这个话可能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就是从热爱生命,热爱家乡到热爱祖国,从热爱自己的亲人,热爱朝鲜民族到热爱整个中华民族。非常自然,没有一句说教,表现得非常好。
比如说李常山好人之家的较劲,把朝鲜民族勇敢和勤劳同时都具有共同的善良纯朴民族性格对比中间表现得非常好,这是两家两位女性,金仁峻也是汉族的,朝鲜族的妇女从来不怨天尤人,就是可以包容一切,感动一切。这几点看,这个片子确实是对朝鲜族性格的发现,朝鲜人民这样的善良,这样的纯朴,这样一切都是靠自己双手创造的,为自己生活的大家庭,为自己的新中国而骄傲。这一点发现非常了不起,包括对朝鲜族民族历史和文化,包括后来发现了抗联战士的坟,其中有一个纵队全是朝鲜的,金日城就是在那里读书的,回到朝鲜本身就是抗联的指挥员,整个东北历史如果抽调朝鲜历史是不完整的,整个中国东北就是由汉族,朝鲜族,满族这三个民族为主的。
看了这一部片子不仅对朝鲜族60年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我想对整个中国的历史也会有一些影响。这一种发现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作品可以在一个问题上有发现就了不起,何况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现在很多作品弄的很热就像喝了一碗开水一样,什么发现也没有,把抓人的,吸引眼球的元素掺在一起,这个戏就出来了。而发现是需要生活,是需要创作者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才可以有这个发现。现在很多作品就是侃出来的,一天可以写一集,有发现的作品太少了。
第三个我觉得这个片子的叙事方式,不完全是老的,是非常充满诗情画意的,从容不迫的方式,以行云流水之式,没有强细节的冲突,完全是靠编造的巧合来转换的,也没有势不两立的元素等等,这确实了不起。全靠是对细节的把握,我特别想说导演心态是很平和的,这个片子我不知道收视率怎么样,不管收视率怎么样,不去看就是一种遗憾,我想这个片子现在看可以吸引人,三年以后看还是吸引人,十年以后还会有人看,越往后更会深入吸引人。这也是全剧目很投入的,陈逸恒同志确实很下功夫,女同志在这一块开会就是笑不露齿的,都不能大笑,但是他们内心此刻是激动的。像他们儿子死,后来碰到种种困难,他们都充满了爱,在底下始终是用爱心生活。朴胜述把朝鲜族的善良推向了极致,基本从头到尾没有故意搞夸张的动作,故意很做作的东西,或者是为了显示自己有爱心拍那些苦的镜头,确实是行云流水,就是借用原生态的环境,两家人四代跑到上海去,整个是非常流畅的。
看了这个戏觉得真是像一缕春风扑面而来,非常好。包括化妆都是处理比较好的,我也感觉有一点不满足,我非常同意这种叙事方法和叙事结果,我觉得电视剧要照顾比较多的观众,有一些地方就是好人跟好人之间的冲突,一是有一些性格冲突,有一些情感没有冲突没有推向极致,好人跟好人也可以有冲突很厉害的,要把握住底线他们的冲突就可以进一步往上走。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觉得起伏不够大,你可以8/10是诗情画意,但是总的有一点苦难,就是观众要一口气看下来,我是连着看下来的,觉得中间结构上变换就是一种美,节奏的变化也是一种多元化,这可能太像朝鲜族日常生存状态,太像朝鲜族的文化性格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何体现内心的激情,体现内心的冲动,如果这更增加一些会更好。个别人物的转变还是比较仓促的,总体还是比较好的,那小孩一看就特别喜欢,这个小孩一看就是天生丽质,娘胎里面带来这种人格善,每天上午下午至少耕两次,没有人休息,一停下来又唱歌跳舞,这其实他们相对于平民生活中的宣泄,一种调解,一种自我鼓舞。
作为群众镜头中间的歌舞有的地方也应该加一些还是比较平稳,应该更有热度。
丁振海:首次展现朝鲜族变迁史 《长白山下》树原创经典
丁振海:刚才李主席讲的很详细,我可以作为见证,李主席绝不是在会上表扬,他看到一半就非常激动给我打电话,是由衷的激动,因为这么多年来看电视剧他可以说是阅电视剧无数,像他这么发自内心的我可以做一个见证,就是发自内心的冲动,我当时还有一点意外,刚才讲这个原因,张德江当时是周书记去请他们吃狗肉,我认为这是次要的,主要是由衷的喜欢这个。
这电视剧我也很喜欢,特别是前不久电视剧司负责人讲现在要求减产,现在要求提高质量,而且现在是翻拍的,你抄我的,我抄你的,粗制滥造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个原创的作品而且还是少数民族的作品难能可贵。前不久夫人麝香已经尘埃落定了,没有问题,也很好。确实《长白山下我的家》我也看的比较早,个别地方说一下。
这是当代第一部与长篇电视连续剧的形式反映我国朝鲜族人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奋斗历程和巨大进步具有实时品格的电视剧。该剧以我国朝鲜族两个家庭,四代人的生活轨迹,人生记忆,亲情,悲欢离合为主线,表现了朝鲜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刻苦耐劳,团结善良的美德和在历史新机遇面前敢为人先,走向富裕之路的时代精神。同一个地区折射出当代中国巨大变革和飞速发展。
作为艺术创作的电视剧,刻划成功的人物形象永远是崇高的使命和追求,电视剧塑造很多优秀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多个人物堪称艺术典型。两个家族中的代表人物,金仁峻,豪爽正直,争强好胜,永不服输,无论是新中国初期的建设中还是改革开放的潮流中都勇敢的走在时代的前列,演的很成功。金仁峻是创造智慧,具有刚还有柔,是很有智慧的,在对比中是两个人物的性格,就是把性格塑造很鲜明。金仁峻热爱劳动,既有传统文化也可以与时俱进,他和李常山的性格差异经常谈吐火花,但是本性上彼此牵挂,这个塑造的非常成功。你看表面上有一点争强好胜,这两家又是亲人,我们生活中常见这样的,本质上是互相关爱,很一致的。
朴顺玉则是朝鲜族妇女的优秀代表,是坚贞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由于丈夫殉职把孩子抚养成才,为了李家的发展几乎付出了全部的青春和人生代价,和命运做斗争。他丈夫意外殉职,还很年轻,后来当市长了也算令人欣慰。顺玉集美丽、善良、温暖一身,是朝鲜族女性美的化身,可以说是集众美于一身,这里面显现的形象是非常美丽,善良,温暖,贤惠。
其他人物如两个家庭中众多妇女现象,从部队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全光直,自治州长很有人情味,还有朴胜述,文质彬彬挺有意思的人,民间文艺研究专家杨延文,舞蹈教师鲁回旋(音同)这个人很善良和他的学生,乡村医生安幽默,还有淑贞的儿子,还有上海姑娘陈静,用现代化是时髦女性,后来也对朝鲜族文化有一些认同等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首先分析这些人物,我不可能展开,但是这是最成功的。一个电视剧这些人物给人留不下印象就不行了。
展示我国朝鲜族文化的独特风光和魅力是这个剧抓人非常突出的地方,剧中表演朝鲜族的歌舞、音乐、风俗礼仪、村落民居特别是长白山的森林,以及作为朝鲜族文化和地域符号的人参,美人松都令人神往和陶醉,不管去过没有去过的,去过还想再去,没有去过肯定特别向往的地方。特别是这些符号大家都知道的,剧中浓墨重彩的表现他们人生三大事更是淋漓尽致的讲朝鲜族他们重视家庭***,互相关爱的优秀传统,一个是自然风光还有一个是民族,我回去跟我儿子开玩笑,我说你老爸60花甲,你根本无动于衷,我颇有一点失落,原来不感觉到失落,看了这个电视剧突然感觉失落了,不知道花甲这么重要。我前几年就花甲连提都没有提,我儿子开始还跟我强,后来让他看这个,他也有一些反思。你看抓阄也是,前一些天我小孙子满月的时候抓阄,一下子抓了笔记本电脑,全家特别高兴,如果像贾宝玉抓一个胭脂什么的,坏了长大没有出息了。后来贾宝玉成就也不大跟这个有关系。这都是开玩笑。你看婚宴描述的非常好,既热闹又有条不紊,你这个作品的魅力不是光说的,一定要通过人家形象的画面,我觉得这很独特。
该剧在叙事风格上令人耳目一新,清风拂面,这个跟李先生说的话一样了,确实是给人这种清风拂面,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没有追究外在的冲突,而是把人生的悲观离合由耐人寻味的情节和细节表现出来了,像生活本身一样起伏跌荡,这是很需要说的。像生活本身一样不是说照搬生活,这本来是评价红楼梦最高的评价,像生活一样不是真正的,这个造出来的山是比真的山更加漂亮,是像生活本身一样。该剧擅长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的心理活动,叙事活动娓娓道来,亲切自然,比当下追求打打杀杀,在艺术品位上别具一格。当然人家电视剧是由李主席讲的怎么吸引青年观众,但是这个就是艺术风格,你就得沉下心来品位这些东西,如果说看的像武打片一样,像蝶战剧一样是不可能的。观众也需要引导,不要光大家趋之若鹜,这一窝蜂也不行。我觉得从品位上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
王朝温先生有一句名言适应是为了征服,适应观众目的是为了征服观众,文艺作品不是思想智力的平均数以下,鲁迅讲也是国民精神的标志,最高的标识,这文艺作品应该是这样的,不是思想平均数以下的。我们打打杀杀肯定在我们思想水平线之下的,当然这里面也需要节奏,推进上,技巧上这是王伟国的专长,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适应,这是需要改进的。但是这个基本艺术风格是很好的。
该剧在创作办法上我认为是坚持了革命现实中做法,真实反映现实的情况下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主流为主,这就使作品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充满着诗情画意和理想的光泽。作者也没有回避现实的矛盾和冲突,对于大跃进,瞎指挥造成的严重经济困难,这是我们剧情就不分析了。对于文革中领导和知识分子受迫害,文化艺术搞破坏,对于人民面临种种诱惑和困惑,对于文化市场以及低俗文艺对朝鲜族带来文化的冲击。最后有朝鲜族优秀文化受到了冲击。这些所有表现的我觉得没有全集,可能是文革那一段比原来要淡化了一些,我觉得处理还可以。因为文革期间现在也不能回避了,你看《知青》那几个电视剧都有突破,关键是把握好这个度,一个是你是什么立场,你既是在文革期间,在逆境中更可以体现真善美的东西,关键是怎么理解这个东西。这里面也是这样,比如说写民间艺术家在保留歌剧资料,这里面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在一套播出特别要慎重,特别是大字报,红卫兵,有时候确实需要把握一些,得小心谨慎的往前推进。总而言之我认为这个片子在各种暴露度上总体还是得体的。
最后我确实在现在浮躁的情况下,在广电总局电视剧大声疾呼说要减产,要求精品的情况下,这个剧的推出特别是经过研讨,我觉得确实在我们电视剧创作有非常重要的收获。特别是延边自治州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