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回应辞职:辟谣称依然忙于日常直播

2012/5/5 11:45:49 作者:yxlady 来源:伊秀娱乐网
昨天下午,不同的网友纷纷发布同一条微博,“白岩松可能再也上不了中央台了。”  白岩松追问“幸福感”:“我处在幸福指数的最低谷,但我是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我骨子里是悲观的,但真正的悲观者才能乐观地活着。

  关键词 阅读

  “10 年前我的稿费能买套房,现在只能买辆车”

  记:在这一年中,你说这也是最近距离地贴近图书市场的一年?

  白:总有人问我,能不能和读者谈谈读书的意义?我乐了,反问——你听说过有人让你谈谈吃饭的意义吗?既然没有,为什么要谈读书的意义呢?读书跟吃饭一样,自打有了文字,读书就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从来不应沦落到需要人来探讨它的意义。前几天一个书店的负责人说,书店里最主要的读者是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年轻人,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他们都是主流读者群,很多人都为年轻人担心,认为他们不读书了,这也许是不了解现状,戴有色眼镜看到的。

  记:大家可能看到的是有些实体书店和民营书店经营不济。

  白:据我了解,并不是图书市场萎缩,而是近10年来,中国城市的房租、人工费用上涨太快,使经营成本急剧增加,房价涨成什么样了,书价却没怎么涨。10年前我的稿费能买套房,现在只能买辆车。知识是否贬值不归我讨论,但可以确定的是,销售量和读者并未大范围减少。新华书店之所以过得好,那是托毛主席的福,占据了每个城市最好的地理位置。我其实看到了一个拐点,人们在重新亲近图书。10年来,无论是杂志、报纸还是电视,读书栏目是最多的。

  记:你的意思是折返点正在出现?

  白:对,而且在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关系方面,永远是内容为王。我儿子就爱看纸书,但出门时爱看iPad,因为纸书太沉。前几天去伦敦,查令街是图书一条街,古香古色,在中国没出现,只要还有人读书,还有人提供有价值内容的书就OK.

  记:政府是否也该做出一定努力?

  白:我在日本,那儿也有濒临灭绝的民族传统文化,比如“漫才”和“落语”,类似我们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做得最好的是大阪,城市的黄金位置有一个大楼,免费给需要扶持的文化团体提供演出场地,因为不要房租和水电费,票卖得很便宜,所以观众很多,电视节目也经常去拍他们,演出的人很有成就感。我期待中国城市可以在文化和软环境领域多做工作。比如每年能不能有几块地方低价租给开民营书店的人?担心有黑幕,公开招标就OK了。政府需要拿出这样的地方、专门的资金,政府不能光卖地,不拿点儿回扣给文化产业。很多人喜欢伦敦,因为它的文化细节太多了,在圣马丁教堂,一个礼拜有3个中午是免费音乐会。有一天晚上我去听《安魂曲》,最便宜的票折合人民币才100元。中国的票价是怎样的?低票价并不是单纯由商家是否愿意少挣钱决定的,如果没有那么高的成本,他们也愿意把票价定低点儿。我想说,只要政府敢于割一小块肉,老百姓会鼓掌的。还有房地产商们,如果能在小区拿出一间屋子,低价租给经营书店或其他文化项目的人,说不定小区的房价都会高一点儿。对书业的扶持不能只停留在嘴皮子上,希望政府和房地产商“玩点儿实惠”。

  记:不仅是房租和人工导致书店不景气,还有一个原因是规章制度?

  白:应该说是政府的很多规章制度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当年制定的,在当年可能具备某种合理性。中国不缺法律和规章制度,但各级政府应该重新评估一下,有多少已经不合时宜?我相信规矩的制定者没有恶意,只能说老规矩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记:说了很多有点沮丧的话题,你认为这个世界会好吗?

  白:十几年前我采访过赵鑫珊教授,人类科技进步这么快,为什么依然需要听几百年前的音乐来抚慰心灵?赵鑫珊说了一句话我永远记得,她说:“人性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所以我相信100年后,科技已经发展到无法想象的地步,但探讨的问题和我们今天探讨的差不太多。支撑我们前进的不是世界变好了,是我们对世界变好的信心。

上一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