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巴莱》作者邱若龙
文/邱若龙(漫画家)
人们如能认识并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信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一些冲突。希望“雾社事件”与莫那鲁道的事迹也可以感动大家,进而更深刻地认识台湾原住民族——赛德克族的历史与文化。
发生于1930年代的台湾原住民族抗暴“雾社事件”(日本人或写成“雾社事变”;大陆则称为“雾社起义”),对世人来说似有若无的存在,连在台湾生活的人其实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在2011年,因《海角七号》走红的魏德圣导演耗资七亿台币将这个“历史”以“赛德克-巴莱(Sediq bale)”之名拍成电影,在台湾掀起一阵“雾社事件”热,也让许多人重新认识了这场台湾历史中最悲壮的抗暴事件。赛德克族(Sediq)人也成了人人称赞的勇士民族。而我个人则在偶然的因缘下了解了雾社事件并被莫那鲁道及其事迹感动而参与有关雾社事件史实的发掘与追寻。二十多年来以漫画、插画绘本、纪录片与动画片等媒材来表达雾社事件及台湾原住民族的故事。这次“赛德克-巴莱(Sediq bale)”电影也是缘于16年前魏导因看了我所画的雾社事件漫画书而决定将其改拍成电影,故我大概可以来谈谈由“雾社事件”漫画书到“赛德克-巴莱(Sediq bale)”电影,及看待历史的角度与方法。
庐山温泉之旅
台湾中部温泉名胜,因蒋介石发现其地形与江西庐山相似而改名,其实这个游客泡汤与煮蛋之地原名为“马赫坡”,正是雾社事件领导者莫那鲁道的故社。1980年代台湾政治“解严”前偶尔在报章上,官方以纪念“雾社抗日事件”为名的相关报导,每年至少会出现一次,让台湾民众对于“雾社事件”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倒底是什么也没有什么人有兴趣,我也是一样。直到一次,无目的的摩托车之旅来到这个旧称“马赫坡”之地,认识了好客热情的赛德克族朋友(当时泛称泰雅族),赛德克人(Sediq)朴直善良的性格让我感到一见如故,有了兄弟般的情感,但脑中浮现出不太清楚的“雾社事件”死伤严重的战争画面,怎也无法与眼前的赛德克人(Sediq)联系在一块。因而探讨“雾社事件”成了我心中解谜的课题。幸而朋友弟弟的太太的姑妈(原住民对亲属关系的讲法)就是“雾社事件”幸存者之一——花冈二郎之妻初子女士,其原名欧敏-达道(Obin.Tadaw)的高彩云女士(在那个年代原住民都有三个名字,光由名字便可道尽其命运)。认识高老太太让当时的我惊觉不已,原来这段“历史”离我不远,没想到仅仅几十年前而已,赛德克人与日本人竟在此大战。
可歌可泣的故事就在老人娓娓道来话语之中,一幕幕地呈现在我的脑海里,刚从美术学校毕业不久的我,大感震撼!心想,如果有什么可写或可画的题材,就是“雾社事件”了。从此,开展我连续5年边问边画“雾社事件历史漫画”的岁月。
《漫画-巴莱》节选
文献史料,欠缺族人观点
投入“雾社事件”历史搜寻后,我同大多数人一样,从文献着手,但看过一些资料后发现,官方档案来源只有一个:日本政府及日本媒体报导,只是将立场互换罢了。虽然大致上也得到了“雾社事件”的来龙去脉,日本人眼中视为凶神恶煞者转为英雄豪杰,帮助日本人的成了“汉***”走狗。虽说从大环境角度来看是如此,但较长时间与赛德克人相处发现,赛德克人相较于官方大力赞扬雾社的抗日精神,本族人似乎并不热衷,处于被动状态;且部落观点并不一致。由此,我了解到光从文献资料是难以窥得全貌,相较于日方说法,原住民因传统上无文字,使得学者们只能从史料来了解,并且在戒严时期部落也少有看法,就这样“雾社事件”仍被官方所歌颂,而族人则是形式上配合而已。
许多故事就在少数老人心中
在部落田野调查中发现,赛德克老人并不称“雾社事件”,那是日本人的讲法,老人称之为“从前发生在巴兰部落(alang paran:赛德克人称雾社的说法)的事”,原来赛德克人认为那是属于不祥之事,不知为何政府要每年“庆祝”呢?缺少本民族看法的“雾社事件”不至于不对,但又总觉得少了什么?文字历史的搜寻遇到了瓶颈,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也许能补足这个发生于古老民族身上的历史。
于是展开探访余生者居住的清流部落(alang qluban)逃过死劫的遗老们,或者从当年与日本人合作的部落者的观点。走访赛德克各个部落,做口述历史的记录工作。我才知道,原住民内部对民族分类上与政府之认定有极大的落差,甚至从服饰、文面与配刀等物质文化都有其不同的分野,这对于以图像表现这段历史的我来说,可是重大的“重新”认识。最后,甚至于从其古老的信仰角度来发现过去少被提起的因素。
过去曾有日本人形容“雾社事件”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件。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地去认识赛德克族的文化,只用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们的身上。自然不能明白赛德克何以用那么大的代价反抗他们?我以漫画表现的“雾社事件”及拍摄的纪录片(《Gaya:1930年的雾社事件与赛德克族:以16厘米拍摄,片长100分钟左右,由三个轴线串连,包括现代赛德克生活剪影、各群族老口述gaya及其神话,以及雾社事件当事人亲身经历的口述。》)的目的,就是想让非赛德克族人也能从认识赛德克族文化角度来理解赛德克族人的“雾社事件”。电影《赛德克-巴莱(Sediq bale)》也是朝这个方向来拍摄的。日本人视为“凶番”的莫那鲁道及所有牺牲的赛德克人成了所谓的“抗日英雄”与“烈士”,年轻的赛德克人也认同了。但传统上的赛德克文化却无“烈士”的概念,这些“凶死”的族人,被老人所惧怕,再者,如果从成败来论,“雾社事件”的反抗是失败的,视死如归是动人的,“雾社事件”中大多数的人是自杀,更多妇女在事件发生没多久就上吊了。为尊严而战,讲得通,但在赛德克文化脉络里,又是什么呢?这就要从“赛德克-巴莱”讲起了。
赛德克人日常装束
“赛德克-巴莱”,“真正的人”
“赛德克-巴莱”在赛德克语是“真正的人”。“赛德克”,人也;“巴莱”,真正的。住在台湾中部高山区的赛德克人过去被日本民族学及官方划归为泰雅族(文化、体质相近,但语言不同),沿用至2008年,是以狩猎及山田烧垦维生的民族,采男女分工、无阶级的社会组织,以小部落及部落联盟组成“支群”的政治组织。从发源地“都鲁湾(Truwan)”起,发展成3个语群——雾社群(Tgdaya)、道泽群(Toda)及德鲁固群(Truku),各群又分为若干小社。严格讲,平地人(有人习惯用“汉人”)所称的“头目”,并不存在于赛德克社会,族人称之“alang qbsuran”(部落兄长),是主持传统社会公道的见证者,并不是裁判者。赛德克人传统上认为人是没有能力裁判是非的,只有交给看不到的“utux”(鬼神/祖灵)才有资格,也就是“神判”。平权社会的“alang qbsuran”有义务而无权力,他只是个公正人。有争议的双方,个别“出草(猎首)”或一方“出草”,有无猎获头颅是祖灵的判决。赛德克人称猎首为“mgaya”,也就是“执行祖训”。
因此,执行祖训不是随便的事,是何等神圣的行为,是赛德克社会稳定的力量。猎头不是万无一失的,心术不正的人或理亏的人,“utux”不但不会福佑他猎到首级,还有可能会被敌人所猎呢!所以赛德克人是用生命在为自己的清白证明。透过“出草”“猎首”等仪式取得社会平衡,是自古赛德克社会生存的法则。其规范赛德克族语称之为“gaya”,凡是人,“赛德克(sediq)”都要遵守“gaya”。
“gaya”一词,中文很难找到可以直接对应的名词,举例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规矩、无礼、作坏事,这个人就是没有gaya的人,赛德克语称之为“ukagaya”(没规矩的人)。简单地说,就是赛德克人所遵循的祖训、法律、习惯,亦是该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告诉赛德克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人从哪里来?人死后又会到那里去?什样的人才是好人,什么又是歹人,犹如宗教信仰般,深深印入赛德克人的脑海里,它既是思想的,也存在于现实中;它也左右赛德克人的一切行为,从出生到死亡。因而做到不偷不盗、人人平等、分享资源的社会。赛德克人相信:“人是由pusu qhuni(巨石巨木:赛德克族起源地传说)所生。德鲁固群庐山部落(alang Truku)的Away-Pijeh耆老吟唱道出: 我自幽暗的谷地, 诞生在此时。我们的祖先! 我们的祖先啊! 以前呀, 我们往何处去? 我们往何处去啊?或为人类爬上树枝树梢,我们从此树身诞生,我们从此诞生成为人类……一个民族有一个明确的来源,而又在离家不远处的高山云雾间…是幸福的。死后将走过Hakaw utux(彩虹桥/祖灵桥),走向祖先所住的世界。”而人在世时,必先通过考验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女孩要能织布;男孩则是能杀敌猎首,才有资格在额头与脸颊上文上印记,有文面才有结婚的资格,也是死后与祖灵相认的标记。文面是每个赛德克人所追求的目标,有文面的人才能结婚,更重要的是有文面的人当他过世后,才有资格走过Hakaw utux进入灵界,与祖先见面,这样才是赛德克巴莱(真正的人)的一生。
这样的文化信仰以现代观点来看,固然被视为“迷信”,但要了解过去的赛德克人,却不可缺漏对该民族信仰本质“世界观”的认识。 “gaya”世界的赛德克人在日本统治时期,被严格禁止,对主流社会来说,严禁文面、猎首是安定的,但对赛德克人来说,却是阻碍了与其祖先之间的连系,影响巨大,如果日本政府以平等对待,使其风俗渐进式转换,或许不致到这样的境地。
80年代,邱若龙与“雾社事件”遗老花冈二郎之妻初子女士合影
“国家式”的和平虽然带来安稳的生活,但赛德克的心灵却失去了依归。众所皆知的“雾社事件”“世俗上的压迫”之下,赛德克人对于活着不再有希望与意义,而“回归祖灵世界”成为其重大动机之一!“雾社事件”发生的原因除了反抗暴政之外,族人捍卫信仰层面也是存在的。Away-Pijeh是事件现场身历其境的老人家,我们也撷取她在《Gaya》纪录片中吟唱的经历与感受:他们开战了!他们开战了!战斗哦!战斗唷!你是真Mona-Rudaw呀!你是真Mona-Rudaw呀!孩子要穿越痛苦的幽谷啊!孩子要穿越沉重的杀戮战场唷!他们分散又分散呀! 在山的顶端 在顶端唷!令人怜惜的年轻斗士们可惜的年轻斗士们 tanah tunux(日本人)唷!tanah tunux(日本人)唷!分散又分散,凝聚一堆的尸骨呀!你们将之杀戮!杀戮! “在我幼小的心灵,我曾经看到此一悲惨呀,当时只是个15岁的小孩子…”真是可怜啊!请指引我们回去的路 我的族人…唷!迎接新生命的感觉 我真正的父亲呀!非常欣喜唷!“这是雾社事件混战中我所见所感的想法,我年纪虽小,但我很勇敢,见到日本人的血溅满自己的身体,也不怕…这是以前的事了,在这里向你们诉说……”
赛德克人像风一般的意志,强烈的感情与坚实的信仰,就像石头一样。曾经在雾社地区炸了开来!如今赛德克人安静地生活在21世纪,这些后代们都因其祖先的事迹而骄傲。田野调查过程里,发现有些赛德克人在战斗过程中匆匆跑进山林文面,而后无悔地上吊自杀,让我们不得不深信赛德克人从心灵上相信可与祖先在Hakaw utux彼端见面了。如此,他们的生命也许看来缩短了,但却是完整的。
“雾社事件”的历史研究,前人的成果丰硕,但我和魏德圣希望能加入赛德克族古老信仰角度,补足长期以来文献所没有提到的观点。2008年赛德克族终于经多年争取正名(泰雅族正名为赛德克族)运动,正式成为台湾原住民族第14族。《赛德克-巴莱(Sediqbale)》电影上映,也让赛德克族成为原住民族最具知名度的民族。台湾的观众与读者也认识到不同文化内涵的价值。人们如能认识并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信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一些冲突。希望“雾社事件”与莫那鲁道的事迹也可以感动大家,进而更深刻地认识台湾原住民族——赛德克族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