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熊猫总动员》将映 随电影重返童真年代

2011/1/27 16:37:27 作者:yxlady 来源:伊秀娱乐网
”迪斯尼巨制《狮子王》的执行导演格里格瓦林此番执导《熊猫总动员》,他认为动画电影本身就该老少咸宜。于是,老少咸宜、能够共同分享的动画作品或许将成为市场趋势,就如同《熊猫总动员》的导演所说,让3~100岁的观众都能走进电影院,重返童真年代。

影片中的山水景物都很有东方特色

影片中的山水景物都很有东方特色

石斑瑜配音的“功夫子”成为最抢眼的角色

石斑瑜配音的“功夫子”成为最抢眼的角色

  2、中国风:向东方经典致敬

  “想太多,遭雷劈!”与熊猫潘迪同甘共苦一块儿探险的“功夫子”是片中人气最旺的动物,这句经典台词也在点映之后迅速走红,被大人孩子频频念叨。而且最有趣的是,影片中熊猫潘迪问他叫什么名字,他昂首答“我叫狄仁杰,你可以叫我功夫子!”这俩名字,很显然带着中国风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格里格本身就是个有浓厚中国情结的人,他还笑称自己是咏春***,师公是“讲手王”黄淳梁(叶问的大***),偶像是李小龙。《功夫熊猫》热映并在中国卷走大笔票房之后,格里格揶揄它是好莱坞版的熊猫:“你看那只熊猫的表情、神态,特别是琢磨坏事儿的时候,根本就和杰克·布莱克(功夫熊猫的配音演员)一模一样!”

  所以格里格要拍一部中国观众喜欢的熊猫电影。片中的山水都像中国水墨画细细长长的;人类居住的小木屋古色古香,带着浓厚的东方特色;当有人对潘迪说“小心”的时候,那种音调借用了李小龙的招牌音调;除此之外,格里格还把李小龙的武学思想植入潘迪的思想中,有一个情节,潘迪面对大猩猩的挑衅,决定让他们自相残杀,而他坐收渔人之利。最后他以不打胜打。

  还有个有趣的小细节,在某场景中有三只动物划船过河唱着歌的镜头,原本唱的是一首英文歌,导演心想还是中文歌更给力吧,于是最后这三只动物出现时,电影里响起的是“小呀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3、新技术:手绘与3D一次结合实验

《小鹿斑比》的水彩概念画在当时是一种创新

《小鹿斑比》的水彩概念画在当时是一种创新

  1942年,迪士尼公司在早期制作动画片《小鹿斑比》的时候,“水彩概念画法”成为当时技术上的一大创新;随后的《美女与野兽》成为电脑动画制作系统被完美应用的先锋;到了《狮子王》,手绘又开始被完全采用,片中壮丽的非洲大陆、动物群舞等场景场面帮助整部动画电影变成史诗大片。

  近70年来,动画影视领域的技术手段不停更新换代,但真正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观感的3D动画影片仍是少之又少。有业内人士分析,在后期制作中转换的所谓“伪3D”影片时有出现,制作时间短、技术不到位、色彩饱和度低,3D质量相对粗糙。

  《熊猫总动员》则在3D动画领域走了一条特殊的路:由西班牙知名画师完全手绘创作场景,再请来比利时知名的“数字影像”工作室为影片做3D合成,最终形成立体感和透视感。

  这是一部非CG I的传统手绘动画电影。制片方认为“它更像是一次实验,借助3D透视合成技术帮助2D重生。”制作的过程也相当繁琐,需要通过手工来分层,“背景画面有六百多张,给每个背景和画面增加五到十层,每一张画面再做五到十层的分离,形成一个画面的透视效果。每一层都单独做,竹子是竹子,石头是石头。每张画都是左右眼,等于两张。画完之后,就由导演定镜头视角。1700多个镜头,每一秒钟的,编程合在一起,才是一帧动画。”“数字影像”工作室介绍。

  制片方介绍,手绘的方式来展现熊猫的可爱和友善,3D的合成则帮助观众身临其境。在点映中,影片开头的飘带仿佛就在眼前飘动,孩子们会发现远处的背景栩栩如生,近处的熊猫鲜活生动,丛林、溪水、小木屋,都好像近在眼前一般。

  叁 趋势展望:《熊猫》之后 国产动画如何接棒

  一部《熊猫总动员》,将国产动画电影推上了一个阶段,是不是发展中的高点另当别论,但起码其带来的思考和价值,多多少少为国产动画领域注入了新鲜的空气。

  动画电影拍给谁看?学前小朋友?青春期中学生?高中时代的孩子们,还是成年人也能从中收获些许乐趣呢?其实,不惑之年的中年人或许家中珍藏着《变形金刚》的全套模型;年过三十的女白领最爱看的可能是“柯南”;“喜羊羊”有多少成年人粉丝根本无需计算,看网络上的讨论就好了;《熊猫总动员》点映,多少家长带着小朋友去看,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不仅仅是陪伴,家长们同样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比如数星星,比如看画面,比如同孩子一起感受片中浓浓的爱和家庭的温情。

  而且不能忽略的是,任何一个成年人或许都拥有童年时的动画片记忆,《米老鼠》、《大闹天宫》、《葫芦娃》、《铁臂阿童木》、《花仙子》、《聪明一休》、《鼹鼠的故事》、《变形金刚》、《机器猫》、《蓝精灵》、《猫和老鼠》、《小蝌蚪找妈妈》……为什么《猫和老鼠》衍生出东北话、四川话等各种方言版本,没有小孩子能听得懂方言,只有成年人才会凭借重温这些经典之作,来追忆童年的美好。

  于是,老少咸宜、能够共同分享的动画作品或许将成为市场趋势,就如同《熊猫总动员》的导演所说,让3~100岁的观众都能走进电影院,重返童真年代。

  与此同时,不断进步的制作技术也将是动画市场面对观众不能忽视的吸引力。就如同83版的《射雕英雄传》不论承载多少美好记忆,现在看来制作仍太粗糙一样,动画作品仍需精良的制作、进步的技术来支撑,甚至全新的独创性的市场合作模式,也同样能为作品带来新鲜元素,助力整个市场的良性快速发展。

  其实细算起来,中国本土动画市场起源早,但却是发育得不够丰满,上世纪40年代的《铁扇公主》轰动亚洲,《大闹天宫》让美国人在当年感叹无法比肩,但此后却逐渐走向没落萧条。本土动画市场的兴起和繁盛虽然还任重道远,但《喜羊羊》等更多动画大片轮番上映,起码先期培养了观众走进影院看动画的观影意识,当然,动画产品本身的质量亦是市场的另一只翅膀,这只跨国合作生产出的3D熊猫,或许将为更多国产动画带来启发与思考。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