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华和周立波
海派清口在上海创造的火爆票房,《中国达人秀》在全国的收视飙升带来的影响力,让周立波越来越“红”。不过,继此前有人给他“泼冷水”后,前日来沪录制东方卫视《笑林盛典》的侯耀华,也给周立波来了个“当头棒”,直言“周立波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他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谈收徒:相声界新人危机意识不足
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立波曾表示,对于曲艺界普遍存在的收徒现象有点反感,甚至不无嘲讽地表示:“收徒干吗?用来闯祸?”“我很反感有些动不动收徒的滑稽演员。”前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侯耀华坦言,自己对周立波发表的上述言论“不敢苟同”,并直言周立波是“酸葡萄”心理作祟:“在北方,人们把收徒授艺看成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周立波要是不收徒弟,我并不反对,因为你想收徒弟,还不一定有人想拜你为师呢。有的人愿意收徒弟,你没有必要去指责别人。”
对于目前相声界存在的青黄不接,新老演员间严重的“断层”现象,侯耀华认为不足为奇:“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齐呢。”记者追问,新人上不来是没有足够的展示平台,还是自身的水平不到家,侯耀华表示,师傅“无罪”,问题出在徒弟身上:“有些徒弟,一开始拜师的时候满腔热血,学着学着忽然发现,自己没有能力、毅力学下去了,或者转到别的行业去也很好,结果就放弃了。作为师傅,不必他拜了老师不学就得把他掐死。”
谈周立波:他还谈不上有自己的风格
对于周立波“上海滑稽代言人”的身份,侯耀华却不以为然:“周立波还不够资格,上海有很多在滑稽界很有建树的演员,周立波只能算是其中的一滴水。”侯耀华还告诫周立波不要在人群中过于“出挑”:“一滴水要想存活下去,只有融入大海之中,剩他一滴的话,太阳一出来他就干了。”
对于海派清口,侯耀华也不客气地表示质疑:“海派清口?谁给他起的名字?我觉得它最多只能算是独角戏罢了。”当记者追问侯耀华,对于周立波独树一帜的舞台风格如何看待时,侯耀华继续“炮轰”:“我觉得他能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还谈不上自己的风格吧。”对于周立波目前在上海滩所拥有的高人气和知名度,侯耀华直言,周立波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如果没有关栋天发现他,给他创造机会和施展的平台,他这一辈子也出不来,他前半辈子不是一直默默无闻嘛。”
之前在接受采访时,王汝刚曾经表态,海派清口这三年多来叱咤上海演出市场,并非周立波的个人能力特别突出,而是其营销模式的成功。对此侯耀华也表示认同,并直言周立波的成功完全可以“复制”:“如果上海早一点让演员都像周立波这样演,上海早就出来无数个周立波了。”对于周立波海派清口的前景,侯耀华坦言不容乐观:“我觉得他很难走下去,他现在靠的是有一个班子为他准备,一旦这个班子闹翻了,就走不下去了。” 林艳雯 耿耀
■相关阅读
侯耀华“砸”郭德纲
不久前,东方卫视录制节目《劳动最光荣》,侯耀华、韩雪、白雪等人来到现场。侯跃文的***郭德纲如今一直被称为传统相声的接班人,但是侯耀华对此并不“感冒”:“郭德纲还太年轻!在阅历和知识层面的积累上都还不够!”
拿郭德纲做例子,侯耀华表示,“年轻无阅历”是如今年轻相声演员的通病,“比如说历史知识,他们很多都是从相声中了解的,并未对中国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郭德纲进步很慢!”对于弟弟的徒弟,侯耀华评价起来一点儿都不客气,郭德纲一直忙于各种演出和影视剧,他觉得郭德纲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充实自己。如今郭德纲相声的票价卖到了几百,甚至上千元,对这个现象,侯耀华认为:“这是个好事,说明相声值钱了!但是你要问我值不值,我回答你‘不值’,与其花这钱去听郭德纲讲相声,还不如捐给希望工程。作为相声演员,不能只盯着眼前的钱,而是要做好一辈子都给观众讲相声的准备!” 小 钟
■脱口秀
侯耀华真“酸”
侯耀华又一次搏出位了,这次不是弟弟侯跃文的遗产官司,而是他批郭德纲相声不值那个价,劝周立波不要过于“出挑”。以前辈的身份建议曲艺后辈,侯耀华这次卖弄嘴皮子太不靠谱。同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儿子,继承大师衣钵的却是其弟侯跃文。若论小品,侯跃文和赵丽蓉演的“司马缸砸缸”倒让人看一次笑一次,想来想去,对侯耀华的印象就剩下《编辑部的故事》里的滑头于德利了。侯耀华现在到底算哪行的?主持界的?难怪有网友说,相声之所以没落,跟这些人光说不练很有关系。说些看郭德纲的相声不如去捐希望工程;周立波谈不上自己的风格这样的酸话,丢的却是曲艺圈的人;二大爷真是越来越“二”了。周立波的滑稽戏同行、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王汝刚也说,周立波没什么了不起,“我上去我也行”。曲艺界的前辈就这么气量狭小,看不得自家人好吗?
曲艺界要团结,姜昆一直在喊,长久以来维持着拜师收徒的传统模式,也是为了大家能够更抱团,但圈内人的冷漠与“酸葡萄”心理总是冒出来令人心寒。侯耀华又何尝不是一个典型呢?在侯跃文的葬礼上,他迟迟未现身,最后以一篇悼文挽回同情分,和侄女侯瓒旷日持久的官司,两败俱伤地握手言和,侯耀华真是混曲艺圈的“二大爷”!周立波之前在南京的演出很精彩,没想到一个人真的撑起了爆满的五台山场子,据说他江苏浙江巡演所到各处均很有观众缘,可见他在上海一年演100多场还真不是神话。可是,在演艺圈寻常见的“惺惺相惜”在曲艺界却无法复制。几个段子吃一辈子,几乎淡出舞台,靠老观众回忆过日子的前辈们,前浪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了,还偏不信市场是硬道理这个邪。人已淡出,但心不淡定。鞠健夫的微博()里的观点很给力:这个“侯大师”也太将自己当成太师了,不妨你自己在北京或上海一个人演一场试试?看看你自己有什么风格?见不得别人成功有市场,这就是中国“大师”的特长,差那么一点,就永远成不了太师。放冷箭的总是自己人,这难道不是曲艺界的悲哀吗? 张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