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探寻红色中国。历时4个月,斯诺遍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领导人,以及众多红军将领、普通战士与群众,用客观又不乏激情的语言,第一次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革命的目的和红军不可征服的精神,此即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很快就从畅销书变为经典,先后被译为20多种文字,连日本在1939年也出了日文版。无数后来成为中国革命中坚力量的人物,当年都是通过这本书建立起革命信念。毛泽东一直珍藏一本《红星照耀中国》,反复翻阅,以至于破散到不得不找专人修补的程度。
从1938年中文版出版至今,80多年来《红星照耀中国》一直被不同时代的读者阅读,它的活力从未衰减过。在我们理解现实或追溯历史本源的时候,它也在期待着新一轮的解读。
《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一个中文译名定RED STAR OVER CHINA。
截止到2018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经典纪实作品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曾用译名《西行漫记》)已经出版有81个春秋。回溯这本书的出版过程,就像斯诺进入陕北的经历一样,在激情浪漫中充满了坎坷曲折。
80多年中,基于原著,在中文语境中以雏形本、全译本、节译本、抽印本、内部参考本等形式出版了不少于60种版本,拥有极为庞大的读者群体。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鼓舞中国人民不断克服困难,努力向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性文学作品。
红星代指党的领导,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
2020年4月,《红星照耀中国》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段。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年7月19日—1972年2月15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美国著名记者。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1972年2月15日,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后人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
埃德加·斯诺简介如下:
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7.11—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