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范立欣导演的《归途列车》,该影片获得第33届新闻及纪录片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奖。
“我就说这辈子我就干这个事了,这个事太牛逼了。”
1998年,刚进武汉电视台工作的范立欣,被一本中国纪录片年度会议纪要所吸引,兴奋地读至次日凌晨,那年他21岁。
高高瘦瘦、相貌俊朗的他,经常给人留下“萌大叔”、“长得太帅不像纪录片导演”的印象。但他的镜头,记录的却是最具泥土气息的真实中国。
/ 哪里是他们的归途? /
2006年底,范立欣离开央视开始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纪录长片,关于农民工的《归途列车》
《归途列车》剧照
为了寻找合适的拍摄对象,范立欣独自坐火车去广州,一家厂子一家厂子地寻找拍摄对象,同时不断地被人当做骗子、小偷,十次有八次被人直接轰出去。
最终,范立欣遇到了影片中的张哥夫妇,找到了最理想的拍摄素材:
16年前,为了补贴家用,张昌华夫妇背井离乡去广州打工。对他们而言,唯一的希望与慰藉就是孩子们有朝一日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然而,由于他们常年在外打工,无暇顾家,日渐成年的女儿以激烈的叛逆行为宣告对父母的抗议——张琴退学离家,成为新一代的打工妹,从广州的服装厂到深圳的夜店,女儿的一次次选择刺痛了父母的心……
2008 年,由于南方大雪灾,范立欣和他的摄制组与几十万返乡人一起滞留在广州火车站,在留守拍摄的三天里,他们被情绪激动误以为他们是记者的群众包围,现场几经失控。
相比于拍摄过程中险些遭遇的踩踏事故,范立欣认为,最残酷的现实还是资金。
和大部分纪录片导演一样,他得自筹资金。范立欣拿出10多万的积蓄,又借了20多万;为了省工钱,摄影师是他同事,录音师是他哥哥。即便如此,到2007年底还是弹尽粮绝。
范立欣当时只觉得,这个题材太重要,承载了很多,砸锅卖铁也得拍。
“我希望用这部影片,以及未来用更多的影片给他们一个交待,因为他们为这个国家牺牲和付出得太多,他们也是这个国家的脊梁,理应被记录下来。”
《归途列车》剧照
3年,每年至少5、6个月的跟踪拍摄,积累成350个小时的素材,最后剪辑为87分钟的电影。
“希望每个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能更多地去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哪怕只是在公交车上给他们让个座。”范立欣说。
▼更多人文生活美学内容和原创视频,尽在Lens · 故事
"即使是一道最微弱的光,我们也要把它洒向需要温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