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春寒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靖康之难”,对宋朝统治下的汉族人民,当时的确是遭到了天崩地塌的大变动。陈与义在流离奔走之中,有着凄凉慷慨的情怀。他的某些诗篇热情歌颂了民族反侵略战争。这首诗虽然是写的雨中的自然景色,也同样反映了时代的战斗气息。
1、春寒 宋代: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2、青玉案·春寒恻恻春阴薄 宋代:顾德辉 春寒恻恻春阴薄。整半月,春萧索。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红入花腮青入萼。尽不爽,花期约。可恨狂风空自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 3、春寒 宋代: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4、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代: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5、清平乐·雨晴烟晚 五代: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春 寒 宋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赏析: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春寒拼音版注音:
èr yuè bā líng rì rì fēng , chūn hán wèi liǎo qiè yuán gōng 。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hǎi táng bù xī yān zhī sè , dú lì méng méng xì yǔ zhōng 。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春寒翻译: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陈与义的诗作《北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时期长期战乱的厌恶,对朝廷偏安一隅的无奈,以及渴望朝廷挥师北上,收复中原的思想感情。
秋夜赏色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 清冷、寂寞。凄清孤寂的心境。 寄托了诗人寂寞悠思的心情。
陈与义这首《秋夜》诗的前两句,也是把几般景色组合在一起,在内容上没有创新,在造句上很见工巧。如“白露洗空”著一“洗”字,把秋夜天空的爽朗形象地描绘出来,道前人所未道。同时,露在半夜后始降,降露的天必定是晴天,又与“三更”、“河汉明”的背景相吻合,足见诗人观察得很细致。
秋天是肃杀的季节,宋玉的《九辩》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后,列举了种种秋天带给人的悲伤。从此,悲秋成为文人诗文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而萧瑟秋声,就成为悲秋的媒介。陈与义这首诗,前两句虽然纯粹是写景,但首句说“中庭淡月照三更”,表明了他半夜三更还在庭院中徘徊不睡,预伏下诗人是因秋而有感,难以入寐,三、四句就理应写情,表示悲秋情怀。
然而诗人又偏作拗折,不但不写悲秋,反说请凌厉的秋风不要把树叶都吹尽,使得耳中缺少了沙沙的秋声。这样写,表面上是说自己不会发愁,有意寻觅秋声,唯恐缺少了引起愁思的秋声,是豁达语,实际上是作者在故作旷放,藉以抒发牢愁。
中国古代诗歌,常常通过故意违反常情的豁达语来达到更深层次抒情的目的,如这首诗,明明是悲秋,阵阵凄凉秋声扰得他不能入睡,却正话反说,把不堪写成有趣,更突出了愁的深度。
本文通过对莲的品质的赞美,表达作者对富贵庸俗风气的鄙弃,对正直高洁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志向,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爱莲说》是我国北宋杰出的理学家周敦颐的作品,这篇文章的体裁为议论散文,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极力表现出了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等美好品质。
《爱莲说》这篇议论散文其实也是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的典型作品,在这篇古文当中,诗人先是看门见山式的表现出自己对于莲花的独独喜爱之情,然后再极尽全力地表现出莲花所具有的美好形象与品质,最后更是借用菊花和牡丹的铺垫对比,更加深层次地说明了作者对于莲花的喜爱。
在这篇文章当中,诗人通过借写莲花,来比喻自己,表达出自己洁身自爱,淡迫名利,正直庄重的君子品格。此外,文章当中的写作手法的运用也很丰富,有对比,有反衬,文章结构安排也十分的严谨,读起来也韵味十足。
萤火
陈与义
翩翩飞蛾掩月烛,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
这首诗尾联表达了不害怕被明月比下去,显出粗陋的本质;只害怕被风雨遮蔽,看不到自己的光芒。对选贤任能的期盼、对才华的自信、对发挥才学报效国家的渴望。对朝廷或奸佞埋没人才的担忧(不甘)。
水调歌头
作者:朱熹 朝代:宋代
水调歌头原文
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画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