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其实是作品中的一个衬托,但是本人个人却十分推崇之。人生在世,有时是要学会适当的妥协,不可过于清高,否则只能是悲壮!
原文
渔父
屈原既1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2。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3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4。”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5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6?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7?”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8者必弹冠,新浴9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10,受物之汶汶11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12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13而笑,鼓枻14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15,可以濯16吾缨17;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18,不复与言19。
楚辞《渔父》中渔父的人物特点:看破尘世、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
《渔父》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的散文。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都着墨不多而十分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多用比喻、反问,生动、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从文体的角度看,在楚辞中,唯有此文、《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采用问答体,与后来的汉赋的写法已比较接近。
渔父
屈原 〔先秦〕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渔父乐”“渔父词”“秋日田父辞”等。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另有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李煜《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孙光宪《渔歌子·泛流萤》等。
李煜的这首词,是一首题画诗,出自宋人关于图画的故事:“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轮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这首词很有点张志和的味道,并不是我们熟悉的李煜的风格。
《渔父》宋 陆游
原文:
数十年来一短蓑,死期未到且婆娑。
敲门赊酒常酣醉,举纲无鱼亦浩歌。
片月又生红蓼岸,孤舟常占白鸥波。
人间各自生涯别,文叔君房媿汝多。
译文:几十年来的一个短蓑衣,死期未到而且婆娑。敲门赊酒常常沉醉,举纲无鱼也高歌。片月又出现红蓼岸,我船常占白鸥波。人之间各自生涯告别,文叔你房有愧于你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虎伏被胡尘,渔歌游海滨.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灭影从渔钓.泽渥资投分.渔家小儿女,见郎娇不避.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歌随牧女鞭声淌,画逐渔郎网影流.芦花远映钓舟行,渔笛时闻两三声.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
《渔父》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的散文。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都着墨不多而十分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多用比喻、反问,生动、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
从文体的角度看,在楚辞中,唯有此文、《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采用问答体,与后来的汉赋的写法已比较接近。
前人说汉赋“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在文体演变史上,《渔父》无疑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的。
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
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其实是作品中的一个衬托,但是本人个人却十分推崇之。人生在世,有时是要学会适当的妥协,不可过于清高,否则只能是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