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觉表象的区别?感觉是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知觉具有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表象具有直观性,但不如知觉映象鲜明、完整和稳定。 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
一、性质不同
1、判断:对思维对象是否存在、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以及事物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肯定或否定。
2、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二、特征不同
1、判断:对事物的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判断由概念组成。如果说概念是用词语来表达事物的本质的话,那末,判断则是用句子来表达事物的联系和关系的。
2、知觉: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的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经验组成一个整体。知觉的这一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或完整性)。
扩展资料:
判断的分类:
1、直言判断: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2、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共存的判断。
3、选言判断:是断定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又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4、假言判断:它是反映事物之间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在假言判断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前件,表示结果的判断叫后件。假言判断又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感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3、表象: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
表象:指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
感觉和知觉是我们的感官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关于人类感觉和知觉特点的概述:
1. 感觉特点:
- 有限性:人类的感觉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例如,我们不能看到紫外线或红外线。
- 选择性:我们的感觉系统会自动选择对生存和适应环境最重要的刺激。
- 适应性:当持续接受同一刺激时,我们的感觉系统会逐渐适应并降低敏感度,这称为适应。
2. 知觉特点:
- 经验依赖性:知觉过程中,个体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加工和理解产生重要影响。
- 解释性:我们的知觉系统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现有的知识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释和理解。
- 社会性:人类的知觉过程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我们对相同刺激的理解和解释可能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 整体性:知觉过程中,我们倾向于将接收到的信息整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而不是单独分析每个部分。
- 恒常性:尽管环境和观察角度发生变化,我们的知觉系统仍能保持对物体的稳定认识。
3.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感觉提供了我们对外界刺激的初步认识,包括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距离等。
- 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加工:知觉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整合感觉信息,形成对物体的更完整、更准确的理解。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大脑对外界刺激进行加工和理解的重要过程。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我们通过视觉知道苹果的形状是圆的颜色是红的,味觉是甜的,嗅觉是清香的,这些都属于感觉。
当我们还知道了苹果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胡萝卜素。苹果除了含有传统的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外,还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综合之前的感觉就是我们对苹果的知觉了。因此说,感觉是基础,知觉是综合,比感觉复杂完整。
当然不同。不同人感觉的自觉当然是不同的,就好比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榴莲这种水果,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与知觉。
有的人非常的喜欢吃榴莲,他觉得榴莲的香味是非常香的。而有的人非常的讨厌吃榴莲,他觉得榴莲的味道是非常臭的。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指:1.动物及人体接受外界传来的及发自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刺激之特性。例如:①夏天人被蚊子咬了后,感觉痒。
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例如:对苹果色、形、味的感觉。
3.觉得,认为。例如:你感觉怎么样?
4、感觉因分析器的不同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机体觉、平衡觉等。
知觉是指:1、随着感觉而产生的反映客观物体或现象的心理过程。例如:当我们看到闪电、听到雷声知道不久就会下雨。
2、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的反映,是整体性的感性认识。例如,对苹果的整体知觉(苹果是好的还是坏的?苹果是圆的还是椭圆的?)
感觉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感觉是知觉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觉包含了感觉,知觉依赖于感觉,这是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心。
首先要明确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虽然知觉比感觉复杂,但是感觉和知觉也有相同的一面。感觉和知觉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
(1)①感觉是个体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觉。
②知觉是个体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和某一种感觉相联系,而且往往是多种感觉协调活动的结果。在知觉过程中,人脑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化为整体经验,知觉是个体对客观事物和身体状态整体的反映。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主观态度和过去的知识经验。人的态度和需要使知觉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知识经验的积累使知觉更丰富、更精确和更富有理解性。
(2)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①原始的感知阶段。儿童最初的感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新生儿已经有了味觉和嗅觉。这些最初的感觉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是原始的心理活动。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早期,原始的感知觉不断发展,日益分化,来自不同感觉道的感知觉,开始协调活动。
②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出生后第一年,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概括,在婴儿认识事物的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比如婴儿分辨亲人和陌生人,依靠的是对不同人脸的初步的概括性反映,这是知觉水平的概括。1岁以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婴儿反映客观事物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婴儿对事物的知觉逐渐和具体表象联系起来。由此逐渐开始出现对物体形状、大小、空间和时间关系的复杂知觉。2岁左右,当婴儿的语言和思维真正发生时,对事物认识的概括性水平,逐渐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
③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感知,渐渐和有关概念联系起来。比如对颜色的知觉,已经不停留在对射入眼帘的光线波长的反映,而把它归入某种颜色的类别,并且能够学会叫出颜色的名称,比如,幼儿会说:“像橘子那样的颜色”,或说出“橙色”。掌握感知标准的活动和思维活动已不可分割。与此同时,幼儿感知活动的目的性也逐渐提高,形成了观察的能力,4~5岁以后,能够逐渐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感知活动,掌握了观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