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何邕表达作者怎样情感?

2024/10/7 16:02:06 作者:佚名 来源:伊秀娱乐网
赠别何邕表达作者怎样情感?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放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几经辗转,最终来到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建立草堂,暂时安顿下来。两年后,杜甫的朋友,时任绵谷尉的何邕调任去长安,在临别之际,杜甫写下了《赠别何邕》一诗,原文如下:

生死论交地,何由见一人。

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

绵谷元通汉,沱江不向秦。

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

“生死论交地,何由见一人”,我们在这里结下生死之交,为何到头来这里却只剩下一个人?诗人送别朋友离蜀入秦,不禁悲从中来,想当初,自己几经辗转来到蜀地,在这里与何邕相识,继而结下生死之交,本以为此生不会分离,不成想,眼下却要分别。一时间,诗人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不禁感慨命运弄人,偏偏要拆开至交好友,让他们一个去关中,一个留在蜀地,山河相隔,心中各留一段惆怅。

“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我为你和像燕雀一般的人在一起为官而感到悲伤;你做着小官却要在风尘中奔走漂泊。作为至交好友,诗人了解朋友的才能和志向,但此时,朋友却只担任着绵谷尉一类的小官,空有鸿鹄之志,却终日只能与燕雀一般的人为伍,心中该有多少不甘和落寞啊!即使这样,生活也不得安稳,如今,朋友又要离开绵谷,带着一路风尘,奔赴长安。如此际遇,怎不让人伤感呢?

“绵谷元通汉,沱江不向秦”,绵谷的河流直通向汉中,可是成都的江水却不流向秦地。诗人点明自己和何邕所在的地理位置,绵谷有河流直通汉中,朋友可以从绵谷乘船北上,直抵汉中,继而进入关中大地。而流经成都的江水却滚滚向东,并不通往秦地。诗人以“绵谷通汉”暗指朋友入京,以“不向秦”暗指自己滞留成都,通过河流的不同走向,一方面表达对朋友入京的羡慕,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不得一同归京的遗憾。

“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等待长安繁花似锦的时候,请写信向我描绘长安春天的景象。诗人没有机会与朋友一起返回长安,于是,在临别之际,殷勤嘱托朋友,当春回大地,百花盛开,长安城中一派姹紫嫣红之际,不要忘了写信向我描绘春天长安的模样。在流落蜀地之前,诗人在长安生活了十几年,长安可以说是诗人的第二故乡。流落蜀地之后,诗人时刻惦念着长安,哪怕没有机会回去,从只言片语中了解一点和长安有关的信息也是莫大的安慰。

当诗人来到成都之后,正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暂时安顿下来,而如今,朋友何邕即将离开蜀地去长安。在送别之时,诗人一方面为离别而伤感,另一方面也触动了自己重返长安的念头。诗人嘱托朋友想自己描绘长安春天的模样,体现了诗人对时局恢复安定,自己重返长安抱持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