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电影的另类解读?

2024/9/27 16:21:12 作者:佚名 来源:伊秀娱乐网
007电影的另类解读?

随着几部007电影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相继走红,间谍片顺势成了那个年代的宠儿。自60年代中期开始,各大片厂似乎都想在“王牌间谍市场”中分一杯羹。哥伦比亚公司炮制了“超级特派员麦汉”,20世纪福斯打造了“谍报飞龙”弗林特,而米高梅则更是抢先一步,在影片The Liquidator中推出了博伊西·奥克斯(Boysie Oakes)。

之所以没先直接提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是因为《公司债务清算人》这个常见的译法实在是太坑了,有谁会把这样的片名和超级间谍联系在一起呢?Liquidate这个单词当然有清算(破产公司资产)的意思,但它的另一个意思是“除掉、杀掉”,所以liquidator分明就是杀手的意思嘛!这部电影的台版译名叫《谍海杀人王》,倒是差强人意。

几乎和所有007仿作一样,《谍海杀人王》里也照搬了当时邦德电影的标配:跑车拉风、美女如云(其中不乏蛇蝎美人),以及法国海滨度假胜地的逍遥之旅。但本片的一大创意是博伊西·奥克斯的人设:他只是个贪图享受超级间谍福利,却没有超级间谍本事的家伙。此人格斗需要培训、一上飞机便如坐针毡。他能潜入谍海,完全是因为他在战时凭借“意外”救下了英国情报局的长官。其实,在60年代的美剧《糊涂侦探》里,麦克斯韦·精明也一样走的是能力尴尬、误打误撞的路线,只不过博伊西·奥克斯比麦克斯韦·精明更“过分”。麦克斯韦好歹自始至终都是英勇的,博伊西却是个怂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连只苍蝇都不敢杀”,给他的杀人任务,他都悄悄外包给别人去做了。

如果《谍海杀人王》能让博伊西就那么靠着小聪明,阴差阳错地走到底,或许会达到别样的“笑果”。遗憾的是,当博伊西在法国被绑架之后,他的特工作风就越来越硬核、正经了。这在风格上产生了一种冲突,毕竟影片从一开始那个实验性的黑白片段就定下了恶搞的基调。正是因为接受了恶搞风格,观众才不太会去纠结情节的合理性,而后半程向“规矩”的靠近,就容易让观众也认真起来,吐槽种种问题,比如英国情报局和反派各自的效能低下:一个始终不识博伊西的伎俩,一个为了偷飞机非得兜一大圈。

扮演博伊西·奥克斯的罗德·泰勒在肖恩·康纳利之前就曾收到过参演邦德一角的邀约,可惜他拒绝了。随着007电影一部比一部成功,他自然是悔不当初。和其他许多错过邦德的男星一样,泰勒也是通过接戏仿邦德的角色来一补遗憾。在本片中,他也的确铆足了劲。有一场戏里,博伊西的车停在“货真价实”的悬崖边上摇摇欲坠,泰勒坚持不用替身,反反复复拍了好几条。

作为007电影的山寨版之一,《谍海杀人王》也与邦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原著小说作者约翰·加德纳后来成为了伊恩·弗莱明的接班人,在80-90年代续写了共计14部邦德小说。本片主题曲的演唱者是雪莉·贝茜,她也是演绎邦德电影主题曲次数最多的歌星,先后为《金手指》、《金刚钻》和《太空城》“献声”,而片中的尤物吉尔·圣约翰,则恰是《金刚钻》里的邦女郎。

约翰·加德纳以博伊西·奥克斯为主角一共写了八部小说,米高梅原本有意将奥克斯做成像邦德一样的系列电影,但这计划后来泡汤了。大概奥克斯的这种“野路子”在当时那个年代过于超前了些。不过,在60年代庸作密集的007跟风电影里,风格迥然、节奏平稳、不输排场的《谍海杀人王》仍算是保持了中上的水准。对于间谍片的粉丝而言,它更是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