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师让看一本书《骆驼祥子》。书名普普通通的,看起来没有什么看头。但这本书却是我费了好大的功夫才买到的,若不是老师让我看,可能我的心思就转移到其他名著、散文上了。而这本书可能就会被我遗忘。
翻开这本书,细细端详。不知,老舍的笔触是在讽刺当时的年代还是在同情一场悲剧。读过老舍的书,好像都是以讽刺而收尾,为什么?难道世态真的就如他所写的。如此炎凉,人人都争锋相对、无情无义。《骆驼祥子》,读着读着,总觉得很难受,读不下去了,我感叹着故事的情节,为什么?祥子每每都是那么的不堪。买车三起三落,这个小小的愿望都实现不了。一连串的打击,就算换作别人,唯恐也承受不了吧。曾经积极向上的他,彻底堕落了,自暴自弃,异化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那种人。为什么?不是说“有志者,事竟成”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但为什么祥子的结局是这样的,他的理想与憧憬,在严酷的社会现实中慢慢褪了色。直至自甘堕落,这样的结局真的是作者老舍想刻画的吗,不知,作者心怀的是同情,还是悲剧,希望是同情吧。
在这一个美好的世界里,不要让悲剧再次发生。合上这本书,心中满怀的是希望!
1,祥子对于骆驼有情感寄托
小说开篇交代了一个故事背景,正是因为看到了骆驼,祥子有了逃生的念头,相当于骆驼给了祥子生命的一片天,至于后来命运的好坏,实际上和骆驼没有多大关联。
祥子感谢骆驼,特别是卖掉骆驼用来买车的时候,祥子内心是不舍的,是难过的,但面对爱情和现实,祥子又不得不妥协。如果他手中有钱的话,相信会一直养着骆驼,但旧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的变化,造就了心中有苦说不出来,只能将对于骆驼的情感,寄托在生活当中。
2,祥子从骆驼的生命中学会了吃苦和隐忍
骆驼给人的印象是吃苦耐劳,有干劲的样子,仿佛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力气。
而祥子从骆驼的身上学会了隐忍和吃苦,纵然前期生活比较苦,但祥子的心中仍然有理想,有想法,甚至对于美好的未来有憧憬。但后来一波三折的不幸命运,使得祥子面对挫折和困难,虽然像是破罐子破摔,但他的心中仍然不想随波逐流。
3,祥子从骆驼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影子
我看完小说后,感觉对于祥子的体型描述,如同骆驼一样,身躯高大魁梧,脑袋比较小。
如果你仔细观察骆驼,确实是骆驼的头小,五官看起来可爱,脖子长,整个躯体高大;而小说里面对于祥子的介绍,虽说没有什么模样,但脸上的精神很可爱,头不大,脖子如同头一边粗,宽肩肥腿,在老舍先生的笔下,祥子的身影跃入眼帘,实则和骆驼太像了。
或许当祥子看到骆驼的第一眼,在他们相遇的那一刻,或者是在卖骆驼分别的时候,祥子仿佛从骆驼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样的情感,实际上错综复杂,百般无奈但又充满了生活的希望,我想骆驼起码曾经带给祥子些许美好和记忆吧!
虎妞骨子里带有享受的思想,不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因此虎妞给了祥子100元钱,让祥子买车。这是虎妞和祥子思想的主要分歧所在,因为祥子要的是自食其力,虎妞希望祥子能够安静的呆在家里靠租车赚钱。最后虎妞因为难产而死。
虎妞既是一个旧社会沾染了许多恶习的妇女,又是所处社会的牺牲品。虎妞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虎妞生活理想的轨道,放弃劳动做一个靠出租洋车来剥削他人的车场主。
骆驼祥子是《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他被称为骆驼祥子的原因是因为他在书中从小就背着一只法国制造的骆驼背篓,像骆驼一样艰苦卓绝地扛起着沉重的生活和命运。他顽强的生命力和奋斗精神正是表现了骆驼的执着和坚韧不拔,因此取名为骆驼祥子。该小说以揭示民间白话的独特结构体系色彩特点,真实形象地描述了清末京城大大小小的市井生活。
因为曹宅是祥子打工,赚饭吃的一个地方,他在那里受到了较为好点的待遇。
曹宅的工钱并不比别处多,除了三节的赏钱也没有很多的零钱,可是曹先生与曹太太都非常的和气,拿谁也当个人对待。
祥子愿意多挣钱,拚命的挣钱,但是他也愿意有个象样的一间屋子住处,和可以吃得饱的饭食。
曹宅处处很干净,连下房也是如此;曹宅的饭食不苦,而且决不给下人臭东西吃,又可以消消停停的吃三顿饭。
况且吃住都合适,工作又不累。吃得好,睡得好,自己可以干干净净象个人似的,有时候额外作点什么临时的工作也都能得个一毛两毛的外快。
比如太太叫他给小孩儿去买丸药,她必多给他一毛钱,叫他坐车去,算是照顾他,看得起他。这点钱不算什么,可是使他觉到一种人情,一种体谅,使人心中痛快。
在这里,他觉出点人味儿,所以他对曹家的感情是复杂的,即有对富人阶层的恨,又有被他们待见的感激,交叉缠绕!
祥子在一个村庄里将骆驼卖给了老人
原文是:祥子连夜带了逃兵丢下的三匹骆驼逃命,天亮的时候来到一个村庄,他把三匹骆驼卖给一位养骆驼的老人,得到三十五元钱。
《骆驼祥子》是1936年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于1937年1月在《宇宙风》首次出版。该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骆驼祥子》的籍贯在北平。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籍贯是北平。骆驼祥子出身是农民。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北平城里当了人力车夫。祥子是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里的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这个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
《骆驼祥子》人物形象
祥子一祥子来自山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洋车后,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为了买车,他从生活中扣出每一点钱,他舍下面子和下等车夫抢座,没命的拉车,甚至连一口好茶也不愿喝——虽然像他这样的高等车夫喝点好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他把自己当作铁打的,拼命攒钱。但是,用三年的血汗换来的新车却被军阀的乱兵连人带车抓去当壮丁。
第二次,祥子意外地拣了乱军留下的三匹骆驼,他卖了骆驼。又回到了车厂,幻想著再买辆洋车。他还没攒到买车的钱,干包月时,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第三次,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用虎妞的积蓄买的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车以料理虎妞的丧事。
虎妞死后,小福子又表示和他一起过,可是当祥子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后去找小福子时,才知道小福子已进了“白房子” 并上吊死了。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无产者。
“骆驼”这一外号的由来:祥子在逃兵役的时候偶然得到了几匹骆驼,很是兴奋,夜里驻店,睡梦中大叫“骆驼”,被人听见,由此他的名字里带上了个“骆驼”。
深层含义:骆驼指的是一种精神,祥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任劳任怨。
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这个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