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西北桐庐的山水间行走,时常会与吟咏此地风光的古诗词相遇。在富春江畔的一长排诗碑上,在某家餐馆的墙壁上,在某个古村村口的碑记上,这些清隽的诗句不期然而然地跳进游人眼帘,为这一方土地上的无边美丽做着生动的脚注。
桐庐境内,峰峦竞秀,江河争流,山与水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清幽殊绝的韵致,被誉为“秀丽天成”。它的魅力的源泉,当首推富春江。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迤逦连绵,延展成为一幅美不胜收的巨幅山水画卷。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笔下的诗句,清浅明丽,亲切可人,如同江水带给人的温润熨帖的感受。钱塘江流入桐庐、富阳境内,被称为富春江,这一段江山之美,尤其桐庐境内,赢来题咏无数。苏轼这样赞美它:“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而到了陆游,更是触目所及皆堪怜爱,“桐庐处处是新诗”,乃至生出热切的向往,“安得移家常住此”。
诗人们寄情山水,屐痕处处,遍览天下美景,眼光往往挑剔。但桐庐却让他们这般迷恋痴醉,不吝赞美,不难想象,它该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有着自己的上游和源头。对于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桐庐的几天,与富春江时即时离,每次相逢也都是不同的河段,但不论是在哪里,只要看到一泓碧绿的江水,这些几十年前已背诵如流的句子,就会又一次鲜明活泼地跳进脑海。
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江流气度不凡,美不胜收”,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我与富春江的首次相遇,是在桐君山对岸。隔江北望,富春江与其支流分水江交汇处,一座青黛色的山峰仿佛浮在水面上,林木蓊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