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文学评论?

2024/9/19 19:59:48 作者:佚名 来源:伊秀娱乐网
活着文学评论?

一、主题思想

小说《活着》是余华创作中的分水岭。

《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

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

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二、艺术特色

通过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活着》的材料与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但是作者以精心布置的形式克服了题材,达到了材料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使读者的灵魂在苦难中得到了净化,获得了艺术的审美。

余华用类似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叙事风格—零度介入的方式来展现《活着》的悲剧美。

作者可以排除主体对苦难人生作明确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渗透,好像站在“非人间的立场”,客观冷静地叙述人间的苦难。

客观中立的叙事立场、温情深沉的情感基调在文本中的运用,使得《活着》成为余华的风格的转型标志。

小说运用象征的手法,就是用死亡象征着活着。

可能很少有人会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而白发人将黑发人一一送走的事情可能只能在小说中可以看到。

艺术的真实会让人相信世间不但有过活生生的福贵,而且将来还会有很多。

死亡的重复发生,既给人物心灵巨大打击,也给读者出乎意料的震撼。

余华家把重复发生的死亡事件镶嵌在日常琐碎的生活里,放大了“苦难”的广度和深度,使渺小而软弱的人物面对巨大的“苦难”形成的力量悬殊,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命运感;同时,也放大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的精神力量,从而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张力。

作品中死亡的重复发生,除了福贵的父亲、母亲、妻子家珍的死存在合理的因素,其他人物的死亡无不处于偶然:儿子友庆死于抽血过多,女儿凤霞死于生孩子,女婿二喜死于建筑事故,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最后福贵所有的其人都一个个死去,只剩下他一个孤零零的老头和一头同样年迈的老黄牛相伴,并且是那样乐观豁达的活着,完全出乎人的意料。

小说通过这些出乎意料的死亡重复,更加彰显了活着的意义和难能可贵。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活着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