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小笼包的来历?

2024/9/9 12:27:15 作者:佚名 来源:伊秀娱乐网
南翔小笼包的来历?

上海南翔小笼包,又叫“南翔小笼馒头”,简称“南翔小笼”,不管是什么包子,到了上海统统都叫“馒头”,这也是上海方言特色。南翔小笼源自上海嘉定区南翔镇。该品素以皮薄、馅多、味鲜而闻名,是深受国内外顾客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之一。

很多人容易把“南翔小笼”和“上海小笼”画上等号,因为“南翔小笼”的名气实在太大。但其实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区别。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之地,自然也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小吃,其中小笼/汤包类便有几大流派,南翔小笼、无锡小笼、苏式小笼、南京鸡汁汤包等等。

南翔小笼特点是皮很薄,几乎呈半透明状,几乎是所有小笼/汤包类中最薄的。南翔小笼个头也很小,一笼可以放上10-12个。肉馅味道咸鲜,调味比起其他地区的小笼/汤包清淡一些。

无锡小笼个头比南翔小笼大,皮也更加厚实,无锡小笼最大的特点是汤红味甜,用了许多酱油和糖来给馅料调味,若不是江苏、上海本地的朋友,一般怕是吃得极不习惯。透过小笼薄薄的面皮,便可隐隐感受到红色的汤汁。

苏式小笼制作方法和无锡小笼差别不大,一脉相承,个头一般比无锡小笼稍小一些。白汤,没有无锡小笼那么甜,调味以突出鲜美为主,但一般也会加少量糖调味,甜度高于南翔小笼。不少人以为“上海小笼”=“南翔小笼”,其实过去上海流传最广的应该是“苏式小笼”,不少上海人民的记忆里可能“上海小笼”≈“苏州小笼”。毕竟南翔小笼更细巧,制作成本&难度更高,不利于普及。

南京鸡汁汤包最大的特点就是褶子朝下蒸制,汤汁也是以鸡汤为原料。鸡汁汤包在上海不算普及,影响也不大。

上海人民吸收了各种地区小笼的制作技巧,也不断创新,把小笼发展得更精致,有了虾仁小笼、蟹粉小笼、咸蛋黄鲜肉小笼等等。

说完各种小笼的区别,那么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说说南翔小笼。

南翔小笼制作技艺于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诞生,因馅料为秘制配方,制作技艺一直靠师徒之间薪火相传。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他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为皮,猪腿精肉手工剁成的馅料加上肉皮冻制作而成。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第二代传人吴翔升在上海城隍庙开设南翔小笼馒头店。后因战乱等因素,第三代、第四代传人流失于历史记载。1958年,古猗园重新恢复经营南翔小笼馒头,第五代传人封荣泉改良制作工艺,使南翔小笼重回普通百姓餐桌。1997年,李建钢成为第六代传人。2000年,他制订了该技艺的标准和规范,选料、配方、搅拌乃至揉面、擀面,每一道都有明确的标准。

所以要吃正宗的南翔小笼当然首选城隍庙南翔馒头店or南翔古镇了。当然南翔馒头店底楼排队的可以忽略,实在是太难吃,要吃正宗的请上楼多花点钱。南翔古镇的小笼店就很多了,选择更丰富,我吃过几家,水准都还不错。现在也有一家曾经的网红小笼店,在不少商场有连锁,叫做佳家汤包,做得也是南翔风格的小笼。

其他风格的小笼店也推荐几家:城隍庙绿波廊,南京路泰康,七宝老街无锡小笼馆,连锁的富春小笼。

“上海小笼”的故事真不是一个“南翔小笼”可以说得尽的,上海是海纳百川之地,有很多不同风格的小笼包,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恐怕也难以说得清“上海小笼”究竟是个什么样,这才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有趣之处。

部分内容参考《申江服务导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