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苗,姜姓,与欢兜、共工、鲧合称为“四罪”。中国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部落名。又叫“苗民”、“有苗”。有西北说,也有长江以南说。当禹的夏部落联盟跨入奴隶社会时,三苗已有“君子”、“小人”之分,开始有了阶级分化。
三苗是炎帝缙云氏之后,“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今之江州、鄂州、岳州之地是也。”(《山海经●第六●海外南经》)
三苗
地理位置
湖南岳阳、湖北武昌江西九江一带
简介
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
四罪
三苗、欢兜、共工、鲧合称为四罪
考古发现
三苗可能是天门石家河文化的主人
部族起源
中国上古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华夏部落名。又叫“苗民”、“有苗”。主要分布在洞庭湖(今湖南北部)和彭蠡湖(今江西鄱阳湖)之间,即长江中游以南一带。
史料记载三苗是九黎之后,考古学认为九黎可能是良渚文化,那么三苗有可能是良渚文化南下的一个分支:樊城堆文化。
起源
史记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中记载,“欢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洪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在此引用解惠全、张德萍的译注:“欢兜曾举荐共工,尧说‘不行’,而欢兜还是试用他做工师,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曾举荐鲧去治洪水,尧说‘不行’,而四岳硬说要试试看,试过后却没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为不适宜。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使之变成北狄;把欢兜流放到崇山,使之变成南蛮;把三苗迁徙大三危山,使之变成西戎;把鲧流放到羽山,使之变成东夷。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都悦服了。”这也许就是三苗被迁的原因,也是历史上对三苗的一种说法。
传说
在中国传说中“三苗”是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部落名。
有的文献说三苗是“九黎之后”。尧时,三苗作乱,尧发兵征讨,作战于丹水,打败三苗。有文献说三苗的首领驩兜是“尧臣”,被称为“诸侯”。后来,尧将三苗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禹时,三苗不服,禹与三苗进行了一场历时70天的大战,从此三苗在历史记载中消失。此后,史籍中不再见三苗的活动。近代有少数学者认为,现代的苗族就是三苗的后裔,但章太炎、吕思勉等与此看法不同,认为现代的苗族与三苗无关。
神话传说
传说时期南方氏族部落集团。又称“三苗”、“有苗”、“苗民”。其地点,有西北说,即甘肃一带,有长江以南说,既分布在“江、淮、荆州”、“左洞庭﹑右彭蠡”之地。汉魏学者多言三苗是以蚩尤为君的九黎部落後裔。尧曾与三苗战於丹水一带,并将其部分人放逐于三危,禹征伐三苗,大败苗师,三苗从此消失于历史记载中。
《六韬》说:“尧伐有苗于丹水之浦”,《吕氏春秋·召类》则说为“尧战丹水以服南蛮”。有学者认为古书中的三苗本在北方,与后世的西南少数民族无关。
历史沿革
中国长江以南的江西省境内,自从汉朝到唐朝以来,就有很多以危为姓的人家,根据历代学者的考证,他们可能是三苗的后裔。东汉学者王符所著的《潜夫论》上说:“危氏,三苗之后”,正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