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的情感结合句子分析?

2024/6/30 19:18:40 作者:佚名 来源:伊秀娱乐网
登岳阳楼的情感结合句子分析?

一、登岳阳楼的情感结合句子分析?

  《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

二、从语言手法和思想情感分析登岳阳楼?

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

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物是人非……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世人又怎么能理解这表面上平平淡淡的两句包含着多么深刻的感情呢?

是怎样压抑着自己的心情吐露出这样简单的两句诗呢?这一联本就含有沉郁之感。

三、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情感?

1.

情感有别:杜甫的《登岳阳楼》表现的是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之情;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则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2.

登楼时间有别:杜甫是在垂暮之年,所以表现出的感情是矛盾的;李白是在其大赦后,所以表现的一时乐以忘忧。

3.

登楼人有别:杜甫是独登,自然显得孤寂,李白与友人登,自然心境也不一样。

四、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表达情感?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作者的思想感情:句句从俯视俯视岳阳楼四周景物的浩瀚、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无处不显出楼高,无所不露的痕迹,自然地把这里的景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1.创作背景编辑此诗是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回江夏至岳阳时所作。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2.此时李白正遇赦免,心情十分轻松,眼前的景物也显得有意无意,与诗人分享着欢乐与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诗中的自然万物似有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郁的心灵;月出山门,仿佛君山把美好团圆衔来。

五、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登岳阳楼》是唐代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杜甫所作。诗文如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的前四句是作者登楼描写景色,后四句则反映作者怀才不遇,流离失所在外思乡和忧国的情感流露,反映作者思念家乡思会亲人和忧国忧民情感

六、杜甫的《登岳阳楼》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杜甫的《登岳阳楼》通过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

七、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表达诗人怎样情感?

大历三年(768)冬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后半抒情。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

八、登岳阳楼杜甫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蕴含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饱经沧桑、郁郁不平、壮志难酬的情感。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抒发了作者对亡国离家的愤慨,离乡背井、颠沛流离生活的惆怅与悲伤之情。表达了杜甫思念妻子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的悲伤。

九、《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 杜甫当时处境艰难,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干,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本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十、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翻译及分析?

表达了诗人对裴使君礼贤下士的赞美之情。

借典喻事。全诗用典颂人,感觉用喻,借古人的经历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意蕴无穷。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登临岳阳楼时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洞庭湖之景气势澎湃,诗人以徐稚自比,更将裴使君比作陈蕃,表达了诗人对裴使君礼贤下士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