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精选二:
感情诚可贵,信仰价更高——《触不可及》影评
舆情把《触不可及》的主打元素锁定在“谍战”和“感情”。人们以为在这个热闹的大经济时代里,赵宝刚也不可避免地要成为拜金主义的螺丝钉。这种“想当然”的先入为主,实在是把一个对历史和现实都有着高等级思考的导演,看低了。
其实,赵宝刚想在《触不可及》真正触及的,不是谍战和感情,而是信仰。前两者,只是为了票房——这完全能够明白:信仰并不单单是意识形态范畴的,也需要人民币做基础,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就连唐僧到佛祖取圣经的时候,不是也要留下“物事”吗?
赵宝刚选取谍战和感情构成一种极端的故事情节,而就在这种极端里,信仰更彰显出强大的力量。
谍战,在整个剧情里是一以贯之的,而感情,则是跌宕起伏。
傅经年的第一次感情,是影子。徐静蕾所饰演的影子,毫不犹豫地把生的机会推给爱人,在影子转身的一刹那,徐静蕾以绝佳的演技,展示出心甘情愿的笑容,让观众知道——性命诚可贵,感情价更高。徐静蕾是《触》片中演绎最正宗的演员,她对赵宝刚的解读正确度,完全超过了其他人。
到此刻为止,肯定有的观众要问——因此呀,这是一部感情电影呀!不是的,正因她有比感情更重要的——信仰。为了信仰,她能够牺牲性命,也能够牺牲享受感情的机会。从后面傅经年对待宁待的态度来看,咱们有理由坚信,如果“影子”活着,她也会和傅经年一样,在信仰和爱人中,坚守信仰。
也就是说导演所追求的是“信仰至上”的理想,一切都要服从于信仰,感情、亲情,都务必为“信仰”做出牺牲。因此,不惧一己生死的“回声”,被亲情打败,就务必死于导演设计的乱枪之下,正因导演对于背叛信仰的行为是“零宽恕”,老婆孩子也不行。
为了阐释“信仰至上”的观点,赵宝刚让孙红雷几度与桂纶镁擦肩而过,最终定格为永远触不可及。
其实傅、宁二人的感情故事,比傅、影的经历,更能诠释信仰的力量。但是我个人比较欣赏徐静蕾在该片中的表现,而对小桂子颇有腹诽,并不认为她个性适合穿着旗袍扮演烽烟中的“小清新”主角,因此对她不吐过多的口水。
感谢赵宝刚,能够穿透套式化的票房框子,冲击到信仰层面。
当然,每一部作品面前,都有千万个不一样的哈姆雷特。有的人当作谍战片看,无妨;当感情片看,无碍;甚至只看丰乳肥臀的旗袍佳人,也无错。谁又规定了,对电影就务必是一元的看法呢?出处:www.binzz.com,转载请保留。
但是务必承认,每一个哈姆雷特对一部电影的评价,都离不开她所处的时代。如果她处在一个信仰坚定的大环境里,那么她可能不会从“信仰”这个切口进入“触不可及”。恰恰是正因这是一个“不可触及”的“信仰缺失”的年代,而这种缺失又引发人们极大的“信仰渴望”,因此,她才会从电影中发奋的寻找她所渴望的东西,就象一个饥饿的人,无论看到什么,脑子里想象的都是一块面包。
务必指出的是,赵导,也有他的局限性。这种局限,个性表此刻正因审美而在剧情安排上所表现的不和谐。
矫情做作的探戈。雷哥、桂妹、勤勤三人的舞姿,都不老道,偏偏却要一次次耍秀,让人倒胃口。个性是雷哥的眼神,给这个不该是无厘头类型的电影里,平添几分滑稽。
莫名其妙的感情。影子、傅的感情,能够明白。但傅、宁的感情,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俩没有感情的时机、动机。也许本应“感情无解”?但无解到导演也不好意思了,安排了二人互相询问“你什么时候爱上我的”,搪塞了观众。
假冒伪劣的雪花。那一场重庆送别,那雪花场景假得有点儿逆天了。逆天得不象是活人世界里正常的气候现象,而是从安徒生的《白雪公主》里搬来的雪花道具,按到了《触不可及》上。
虚假滥情的温情。孙红雷每次在信仰与感情之间进行抉择的时候,奚美娟总要说“完全自愿,组织尊重你的决定”。天!这是什么组织!哪里有这么虚伪的组织?明明知道人家要去为了你牺牲,还要假惺惺地说:“是你自我要去的哦,我可不逼你,将来有个什么闪失别埋怨我哦!”真是太扯淡了,一个有信仰的个人,都能舍得牺牲信仰之外的任何意识形态,何况一个有着明确的政治动机的组织?
琼瑶心机的名字。宁待,宁愿等待;影子,影响主角生命的影子;经年,一别经年——这些名字,就应是琼瑶阿姨为故事人物起名字的时候常用风格……
也许,赵导太想用探戈、感情、雪花、温情,来为严肃的信仰主题增添唯美的浪漫成分,但是用得不太得法,有的地方用得欠点火候,有的地方又有点儿糊了。
但是,咱们看电影就是看电影,何必那么较真呢?何必那么挑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