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追忆满江红的罗文 看看其他艺人怎么评价他

2015/10/8 15:51:42 作者:W1-chenc… 来源:伊秀娱乐网
而怀念罗文,或者怀念别的明星,到底是在怀念什么?每次想到这个问题,立刻想起帕索里尼电影《索多玛120天》,世界上的一切事,以更浓缩集中的方式……

明星不是雅典娜,并非一落地就全副武装。罗文时代之前的华人歌星,更接近“伶”而非现代意义上的“星”,演出的地点,多半是夜总会、秀场,即便出唱片、上综艺节目,最后还得落脚到秀场演唱。客人骚扰,得忍着;敬酒,得喝;演出结束后的应酬,得去。“伶”意味着要在近距离里被看到、被驱使,在近距离的人身关系里周旋。所以,后来的“星”的粉丝们,嘲笑起那些半星半伶时代的歌手时,所举的例子,不外他们的饭局轶事,或者在秀场的荤素不忌。
1960年代末,华人歌星开始由“伶”过渡成“星”,舞台越来越大,传媒日渐发达,可以在歌者和听众或者观众之间,制造一个适当的距离,可以让歌者适度摆脱与人群的短兵相接,也照旧能获得收益。罗文就在此时组建乐队,在此时开始为电影或者电视剧演唱主题曲,渐渐获得掌握大舞台的能力。
1975年4月,欧阳菲菲在香港的“利舞台”举办了个人演唱会,邓丽君和罗文迅速跟进,他们在1976年先后登上“利舞台”,而罗文更是在“利舞台”连唱15场。1980年代,伊利莎白体育馆和红磡体育馆先后建成,都以许冠杰的个人演唱会开场,从此,艺人从秀场挪到了大型场馆,明星替代了“伶人”,“巨星时代”降临。
“星”与“伶”的不同,不只在于他们的舞台规模的大小,与人群距离的远近,还在于他们有自觉意识,不再随波逐流,可以带动一方文化潮流。“由华入洋”也好,粤语文化成为主流也好,都需要具体的、有影响力的人来启动。许冠杰、罗文在当时所担任的,就是这一重任。他们是粤语流行曲的整理者、提升者,令粤语歌从形到内容,都焕然一新,《家变》唱人生哲学,《小李飞刀》之类的影视歌曲,让粤语歌从古意里汲取诗意,酿成一种独特的曲风,粤语歌的听众,从工厂妹工厂仔,拓展到所有人。罗文正是由此成为“巨星”,他的舞台风格,妖冶也好,华丽也罢,都是这种丰沛自信基础上的产物,是在艺人由“伶”转“星”之后,才能出现的新境界。
而怀念罗文,或者怀念别的明星,到底是在怀念什么?每次想到这个问题,立刻想起帕索里尼电影《索多玛120天》,世界上的一切事,以更浓缩集中的方式,在城堡里上演的时候,女钢琴家在旁边弹钢琴,她有时自得其乐,有时和场景配合。最狂暴的一幕到来时,她照旧履行职责,认真地弹奏钢琴,琴声和现实的g.c一同结束后,她丢下钢琴,走到窗前,没声没息地跳了下去。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都有艺术家在旁边履行职责,为的是让整个场面多点响动,让时代与时代实现无缝衔接。
罗文时代,是香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崛起带来精神上的沸腾,也未必不意味着更多的紧张感、更多的压迫。罗文献出的歌声、罗文的形象、他的轶闻,给这个既好且坏的时代,带来响动,覆上香氛。十年时间,他的意义更清晰,他身后的那个香港,也终于使我们心中的神龛慢慢成型。
你记得吗?他曾如此多彩
遗忘,让很多事情在时间流逝中慢慢被冲淡,但记忆的力量,往往会在一些特殊时刻爆发,让你瞬间想起许多遥远的画面,打开尘封的情感。    
罗文是一个传奇,他的一生经历了数十年的坎坷浮沉,有的事迹已被人淡忘,有的故事,却还未被挖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南方都市报特别制作了这份十周年专题,以此纪念这位离开我们十年的老人,更找到了罗文的亲人、好友、徒弟,以及当年曾跟他合作过的一些伙伴,共同去追忆这位一代巨星。

其实,还有很多人,记得罗文。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