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致敬王明道的精神 竭力追求真理的上帝的传道人的事迹
王明道(1900~1991),原名王永盛,生长于中国北京一个穷苦的基督教家庭,1900年庚子拳变中父亲自缢,母亲带孕逃难,同年王明道以遗腹子出生...
人物思想
受西方“社会福音”的影响,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教会领袖十分热衷于福音救国。国民时期更由于受到蒋介石宋美龄的支持,社会福音派曾一度在中华大地上大行其道,在许多省份都设立有县建制的改革实验基地。改革者主张教会的实用主义,即通过教会系统的建立,在整个社会自觉的建立起一整套包括医疗、教育、文化、卫生、娱乐、民生、科研等工程在内的教会领导机构,寄希望于一方面通过这些机构在民间的渗透能力来大量的传播福音,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实质性的建设提高国民素质,进而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有些学者更是提出要将基督教改造成为革命的宗教。
人物轶事
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王明道却力排众议,提出“道德怀疑论”,这种对当时社会的道德家、上流人士、掌权者、社会改革家甚至教会领袖等个体的不信任,帮助他透彻地诊断现实权威的真现,进一步对由这些人领导和建设的社会也产生怀疑,他曾针对社会改革家说:“不用提消灭社会中的罪恶,根本就没有人能消灭自己的罪恶,却想改造社会,使整个社会得救,这岂不是痴人说梦?连自己都改造不了,还谈得到改造社会么?”。这种论调与其同时代的美国新正统派基督教神学家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的社会心理分析中指出“自我中心的冲动(egoistic impulse)在社会道德中的假装”的观点不谋而合。王明道认为社会改革根本是行不通的,原因就在于改革者本身其身不正,他断定这世界是不能改良,必要遭遇毁灭的。王明道强烈反对社会福音将福音实用主义化,他认为福音所产生的社会实效性仅仅是一种副产品,而决不能成为基督徒的追求目标,他竭力保持福音信仰的超然性,提出福音不是要去改革社会,它的功用乃是使人因信得蒙重生,成为新造的人。信仰不是为改革社会而存在,甚至不是为改革个人以至社会得以进步而存在,信仰是一种个人关怀而非社会关怀,其价值取向甚至造成个人与社会的疏离,但这种疏离却给予了基督徒客观评价现实社会的能力。宗教是救个人的,叫人可以进入现世以外的永恒天国,这天国不是宗教信仰改造现存社会的结果,虽然天国将来要完全建立在地上,可是现存社会与现世以外的天国没有连续性(continuity)。王明道这种带有反社会性格的信仰观点与当时国内的文化界和社会福音派产生了极大的分歧。这也是后来王明道拒绝加入中国基督教“三自”教会的直接原因。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