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广播公司(BBC)似乎对关于中国的话题很感兴趣。继前有关中英教育对比的纪录片后,BBC电视台紧接着又推出一部名为《中国的秘密》的三集系列纪录片。
从镜头中负面素材的刻意选择与放大,到解说词中按照西方逻辑的“合理想象”,都显示出貌似客观的纪录片中潜藏的人工痕迹。
首先,记者的提问方式具有很强的诱导性。这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使答案只能支持特定观点,甚至有的在提问中已经埋藏了明显的暗示;其次,节目在选择采访对象上具有片面性。对于升学就业压力、沉溺网游等社会问题,作为专业媒体的做法应该是采访社会学家,对于片中反映的教育问题,教育学家也可以给出权威解释,然而BBC并没有这样做;再次,节目在表现方式上更具主观性,在断章取义式地对一些非主流的社会现象进行貌似客观的采访后,即作出具有主观性的总结评价。
观众不难发现,片面而表象的拍摄角度、记者提问的强烈引导性、对采访对象的选择,都显示出记录片所刻意营造的,只不过是一个刻板印象下的“西方的偏见”。
不可否认,《中国的秘密》中捕捉到的一些社会现象确有存在,但并非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一面。对于国人来说,片子里反映的问题似乎也称不上什么秘密——很多国家也都有类似的问题存在,而这一纪录片只不过是以“中国的体制”做噱头诱导观众的思维罢了。
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国人能够冷静客观地对待西方媒体片面的报道,看清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的用意。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