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电影演员于洋 在艰苦生活中不断成长的演员

2015/7/17 16:21:11 作者:S-daijin… 来源:yxlady
于洋,原名于延江,著名电影演员。他在电影战线工作近三十五年,有丰富的电影表演经验。目前又从事电影导演,为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兼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

电影演员于洋

1949年,于洋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之后,于洋还参加拍摄了《中华女儿》、《卫国保家》等多部影片。在拍摄这些影片的过程中,他接触到刘琼、谢添、陈强、张平等很多有经验的老演员。从他们身上学习了许多长处,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创造中来。这种学习,成为于洋艺术上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他曾深有感触他说过:“如果说我的表演还有特色的话,与这些老演员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他尤其不能忘怀自己的良师与益友——蓝马。
于洋与蓝马是在1951年拍摄《走向新中国》时结识的。在影片中,蓝马饰工程师,于洋饰炼钢工人。从体验生活,到实地拍摄,他们一直在一起。于洋从蓝马的表演中深切地悟出了什么是内在的真挚,认识到演员创作中应该做到我就是“他”,而不是我在表演;演员要以饱含激情的语言和动作打动观众,而不要搞虚假的卖弄。此后,于洋便执着地追求着那种在生活中寻找表演依据,带着真情实感去刻画人物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影片《山间铃响马帮来》(1953)中黛乌这一形象的塑造,就是他在这方面的一次可喜尝试。黛乌是一位苗族青年,边寨的联防队长。于洋以富于激情的表演,塑造了这位勇敢、顽强、纯朴、坦率的苗族青年形象,得到观众的喜爱。
1955年,于洋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训练班,集中学习了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主的现实主义表演理论。如果说,从前他是在广泛的学习和探索中走过来的,那么这次学习,带给他一次运用理论系统地总结自己过去艺术上成败得失的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表演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其重要标志,就是他在电影学院表训班毕业后不久,在影片《英雄虎胆》(1958)中塑造的我军侦察员曾泰的形象。
曾泰是打入敌人内部的我军侦察科长,必须取得敌人的信任,才能进行活动,完成任务。于洋抓住人物的这一特点,按照在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特定身份去表演,因此演得真实可信。我们看到银幕上的曾泰勇敢、机智、临危不惧,面对匪首李汉光的威胁和女特务阿兰的引诱,从容不迫,有理有节。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忠于党、忠于人民、具有英雄虎胆的我军侦察员的形象。这部影片上映时,曾泰的形象受到观众的好评,于洋也因而成为观众所熟悉和喜爱的演员之一。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是于洋演员生活的黄金时代。他连续参加《飞越天险》(1958)、《青春之歌》(1959)、《矿灯》(1959)、《水上春秋》(1960)、《暴风骤雨》(1961)等影片的拍摄,塑造了赵中凯、江华、傅东山、华小龙、肖队长等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其中《暴风骤雨》中土改工作队肖队长的形象塑造很有光彩。他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把当年参加上改时见到过的几个工作队长的精神风貌、言谈举止,经过艺术加工,熔铸到肖队长的形象中,把自己当年饱含深情访贫问苦的情景溶化在肖队长与贫农赵玉林等人物的感情交流中,语言和动作真切自如,在肖队长这个形象身上显示了于洋那种刚毅、深沉、真挚、富有激情的表演风格。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