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芝李冰冰女神养成:经打击方坚强

2014/8/12 11:23:38 作者:yxlady 来源:伊秀娱乐网
终于,翁美玲的自杀,给这个半存希望半留绝望的时代,划上了一个尾声。和她情况类似的,还有最近为了TVB连续剧《女人俱乐部》汇集在一起的七位女星:李若彤、陈慧珊、袁洁莹、李丽珍、江欣燕、张慧仪、叶蕴仪。

林黛

林黛

翁美玲

翁美玲

郑佩佩

郑佩佩

叶蕴仪

叶蕴仪

张柏芝

张柏芝

李冰冰

李冰冰

林黛

林黛

翁美玲

翁美玲

  郑佩佩叶蕴仪张柏芝李冰冰  ◎韩松落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开始流行“女神”一词。所谓女神,是用夸张的手法,赞美那些曾经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最好的女子”。她们可能是明星,也有可能是隔壁班上的那个女孩儿。当然,最能经得起考验的女神,还是以女明星居多。她们和我们有距离,媒体又在她们身上堆积了过多神话,使她们更具“神性”,就像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说的:“演员都扮演着神话性的角色,他们是我们认识生命的教育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女神,对于70后、80后来说,他们刚好可以看到一代女神的生命起伏,从她们的崛起、全盛到衰退。这一代人的女神,在全盛时期过去后,都在寻找出路,有的转向幕后,例如陈冲;有的去体验全新的领域,例如张曼玉;有的已经消失;有的还活跃在银幕上,只是开始扮演别人的母亲或者婆婆。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是网络流传的疑似仓央嘉措诗。而“女神”们帮助我们认识生命,让我们知道,要有许多种手段,许多次隐藏,许多次转身,才能巧妙度过一生。总之,每个人都在设法经营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继续充盈。

  不过,女性经营生活的方法,一定会受到时代限定,即便女明星也不例外。当我们回顾这半个世纪女明星的人生选择时,不能不觉得:女性的出路,是一点点扩张的;女性的自由,是一点点增加的;女性的命运,是最易被时代左右的一种。

  克扣自由

  时间:六七十年代

  路径:自杀潮

  代言:林黛 翁美玲

  1964年7月17日,女明星林黛在寓所服食过量安眠药兼吸入煤气自杀。

  她是四届亚太影展的影后林黛。1957年,23岁的时候,就凭在电懋公司主演的《金莲花》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奖。随后加入邵氏,又凭《貂蝉》、《千娇百媚》和《不了情》在亚太影展上封后,创下四次成为亚太影后的纪录。只是,1963年,李翰祥启用乐蒂和凌波拍摄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邵氏公司创造票房奇迹,林黛感觉被冷落。某位导演,又趁势在某天当众骂林黛“你还神气什么?你已经一天不如一天地走下坡路了”,回到家里的林黛又与丈夫争吵,于是自杀,不幸成功,当时不过30岁。她不是唯一一个自杀的女演员。六七十年代,女明星自杀几乎成为风潮,而且个个都曾自杀过两次以上。

  乐蒂也在稍后的1968年自杀,而列在自杀名单上的女明星,还有陈思思、白小曼、杜娟、莫愁、李婷。事业遇到瓶颈,自杀;感情遭遇危机,自杀;但她们并不完全是因为彻底的绝望而求死,往往是为赌气,为抗议,甚至——为姿态。比如林黛,在给丈夫龙绳勋留下的遗书中这样写:“万一你真的想救我的话,请千万不要送我到公家医院去,因为那样全香港的报纸都会当笑话一样地登了!只能找一个私人医生,谢谢你。”她其实不想死,其实还有留恋,所以才留下遗书,嘱咐抢救事宜,才在自杀之前精心梳妆打扮。她们以为自己死不了,醒来之后,问题都已获得解决。

  自杀既然被当作解决问题、刷新人生的方法,就难免会用了一次又一次。曾经在徐克导演的一部以反社会人群为主角的电影《第一类型危险》中扮演女主角的林珍奇,也曾多次自杀。1973年加入邵氏之后,她两次吞安眠药意图自杀。1976年6月,她又割脉自杀,幸得男友汪禹发现,将她送医。在结婚息影多年后的2006年,她又因为丈夫雇的“巴士阿叔”陈乙东而与丈夫发生争执,再度自杀,再度被救回。

  自杀的为什么是女人?为什么多发在那个年代?为什么在那之后,无论世事多么离奇艰难、遭遇多么耻辱不堪、自杀人数如何上升,都不再有女明星蜂拥自杀?大概因为,那个时代,刚给了女性一点自由,却又不充分;给了她们一点允诺,却处处克扣。林黛的儿子龙宗瀚曾说:“那个年代她已经懂得自己成立公司,自订合约保障自己,而且全是英文。以当年来讲,男人都未必能做到这样。但她只有靠演戏才能表现出她的能力,那个年代是男人的年代,女人再怎么聪明,最多也只能做个高级秘书。做生意?不会有人愿意和女人合作。”她们像是明朝人,被骤然运送到二十世纪,却没有获得二十世纪的精神支持和政治保障。

  终于,翁美玲的自杀,给这个半存希望半留绝望的时代,划上了一个尾声。

  豪门婚变

  时间:八九十年代

  路径:婚变门

  代言:郑佩佩 叶蕴仪

  女神们有没有别的出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的香港、台湾,给出了另外一条出路:嫁人,最好能嫁入豪门。“老大嫁作商人妇”成了她们的共同命运,一旦婚姻出现波折,就得再度重返娱乐现场。

  比如当年的“武侠影后”郑佩佩。她在1963年加入邵氏电影公司,因为有舞蹈功底,被胡金铨导演看中,随后在1966年出演电影《大醉侠》。在这部被视为新派武侠开山之作的电影里,扮演女侠金燕子,由此一举走红。1968年的《金燕子》和《玉罗刹》,更是将她的女侠形象推向顶峰,她也在第二年被媒体选为“武侠影后”。但她却在1971年淡出电影界,此后虽然断断续续出演过几部电影,多半是客串。1983年,在胡金铨电影《天下第一》中,她也只是担任配角以及舞蹈设计。直到1993年,借助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正式复出。二十年时间,她形同退隐。

  原因是,她在刚刚进入电影界时,就认识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原文通。原家多年经商,曾是邵氏电影在台湾的代理商,算是个殷实家庭。而在郑佩佩那代女性看来:“女孩还是以结婚为最终结局,必须要有happy ending,那有人愿意娶我就赶紧嫁了”。而且,她的生育观,也处处流露出特有的时代气息:“觉得丈夫是单传独子,我既然做他的太太我就有这个义务,要把自己的肚子借给他生孩子。”

  嫁去美国后,怀孕八次,生下四个孩子,以至于她后来自嘲说,在美国的20年,她只做了两件事:怀孕和赚钱。为了生育,她给唐人街众邻留下的,就是一个孕妇形象;为了赚钱,她开舞蹈教室、电器行、做房地产以及影视公司。直到影视公司破产,她离婚,回到香港,再度出山。

  和她情况类似的,还有最近为了TVB连续剧《女人俱乐部》汇集在一起的七位女星:李若彤、陈慧珊、袁洁莹、李丽珍、江欣燕、张慧仪、叶蕴仪。

  七个人里,要数叶蕴仪的生平最离奇。当年,仅仅14岁的她,凭借一张精致出奇的脸孔,被星探发掘,成为耀眼偶像。但她在1995年才22岁的时候,架不住商人陈柏浩的狂热追求,和他结婚,五年后离婚,并试图重返娱乐圈,其间甚至化名去深圳当售楼小姐。

  袁洁莹也是和叶蕴仪同期出道的,九十年代是她的黄金时代,她主演的《廉政追缉令》和《人龙传说》,都是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她是当之无愧的当家花旦,是荧屏上一道冷艳洁净的光,但她在九十年代结束之后,退出了娱乐圈,再复出时,她的时代也过去了,甚至,连TVB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当然,还有陈慧珊,在丈夫破产后复出;张慧仪,1992年的马来西亚华裔小姐,九十年代,也是她的黄金时代,后来,她复出,遭遇家暴。

  她们的经历,也解释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港台女星为什么会特别强调“退出”与“复出”,两者都像是一个重大的仪式,而在内地女星身上,很少看到这种情形。那是因为,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台湾,在这些传统的力量没被破坏的地方,家庭神话和夫权神话还牢不可破,即便是职业女性(哪怕是女明星),也把出嫁当做重大的人生契机,希望通过这个神话,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生的全部问题。“退出”和“复出”,因此都格外慎重。

  终于,家庭神话和夫权神话同时破产,婚姻,终于显出本来面目,那不过是一段经历,未必足够托付全部人生。尤其是在2000年后,经济的大起大落,婚恋观念的转变,都加速了家庭和夫权神话的破产,婚姻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纸巢。

  就像劳伦斯·布洛克的小说《八百万种死法》中,那个自杀的女人留下的遗言所说:“无人愿意为我一掷千金。无人愿意与我共结连理。无人愿意救我一命。我已倦于微笑。我已疲于奔命。美好时光已成过去。”

  团队凶猛

  时间:当下

  路径:经营职业形象

  代言:张柏芝 李冰冰

  那么,女神们,该怎么经营自己呢?或许,在当下,唯一的出路是,不管是转到幕前幕后,不管是扮演主角或者配角,先决条件是经济和身心的独立,为了实现这一点,必须要不停地经营自己的职业身份和职业形象。

  当我们用香港和内地女星做比较时,特别能觉出职业形象的重要性。一个例子是张柏芝,她在1999年横空出世,《喜剧之王》和《星愿》里的她,面容娇艳欲滴,又珠光宝气,一颦一笑都有微波漾开,她更有向着演技派进发的能力和决心,《白兰》和《忘不了》,都在显示这种决心。而娱乐圈的普遍情形是,有表现力的,相貌不够上乘,有绝世之姿的,没有表现力,她却两者兼具。在2000年,香港电影已经颓相初露的时候,她却依然被视为未来巨星,被当做香港影人送给影坛的一件礼物。这种期望持续多年,甚至没有因她个人生活的巨大变故出现更改。2010年年底,她复出时,片酬叫价千万,人们依然觉得有说服力。她是稀缺资源,完全不可复制。

  但婚恋变故损害了她,离婚大战,以查小欣的爆料文拉开序幕,最后演变成轰动一时的娱乐事件。显然,情事,是支撑一个明星形象的钢筋,但只有情,却又让一个明星的形象显得单薄。情事又往往多变,成为明星形象中最不可控的因素。

  与此同时,内地明星,却已经懂得建立团队,搜谋智囊,为自己的事业扎根,使自己的形象进化,淡化性格中的感***彩,减弱绯闻在自己明星形象中的含量,增加文化、公益、公共事务等方面的内容,让自己和团队一起显得凶猛,而不是让自己的个性显得凶猛,以此作为进驻主流社会的筹码。伴随着升级进化过程到来的,自然是利益。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李冰冰。十多年前,她还是黑龙江小县城中的音乐教师,月薪不足200元,若非一飞冲天的梦想在心中激荡,大概也不会甘于抛弃所谓稳定工作,一口气考入上海戏剧学院,从此越过龙门逆流而上。若当时的她有片刻的犹豫,刻意错过某班火车,在某个当口倾向于退缩,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涕泪纵横的影后就会换作另外一个人,娱乐圈就要缺少一位“勤勉领袖”,苦寒之地的小县城却不过多出一位当音乐教师的主妇。

  出演《少年包青天》、《八大豪侠》,她的演艺之路起初走得波澜不惊,尽管人们对她怀有期待,终于,2005年,朱孝天和李冰冰拍摄《天空之城》期间的绯闻,成为她星路的转折点,她从此重整河山,成为媒体焦点。

  而这一切,都有她的妹妹李雪的功劳。她大学就读于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新闻专业,毕业后在杭州做了三年记者。但她从大一起,就在几地奔波,为李冰冰张罗、出谋划策,她建议李冰冰去北京,她替李冰冰梳理媒体关系,并从传媒形象缔造的角度出发,给李冰冰打造了一个职业形象。

  这个形象包括银幕形象,除此之外,还包括环保公益形象,这个形象在2009年后越来越鲜明,她参加了各种公益活动,获得各种“环保先锋人物”称号,成为许多环保项目的形象大使。而她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报道和主持,则把这个形象推到了最高点。2009年,是李冰冰的明星形象完成年。此后的一切,因此顺理成章。2012年,她成为伦敦奥运会火炬手。而这个公益形象,又反过来回馈了她的银幕生涯,她在《生化危机5》、《变形金刚4》中的演出,给她开拓出一条国际化之路,让她接下国际品牌的广告大单,和这两个形象的互动分不开。

  今年7月11日,她更是和黄晓明、任泉一起,通过“罗辑思维”宣布,他们创办了一家名为StarVC的风险投资机构,正式进军风投界,并宣称“准备了足够的诚意与资金,来寻找中国最有创新力的公司”。StarVC所贯彻的,是比较健康的投资风格,例如“不阳光不投”、“不大众不投,企业能够创造生活美学”、“不需要品牌支持不投”,甚至还要求潜在的合作方能善待员工,“企业员工幸福指数很高”。当然,比较让人意外的一点是,他们不投影视公司,转型的决心非常明确。

  人类社会,永远存在一种“青年崇拜”,而我们也正处在这样一个青年崇拜扬头的时间段,所有人没头蝇一样,向青年人伸手求援,青年思想家手一挥,知识界随之鼎沸,似乎社会的解药就在前方;年轻女孩写的宫斗和职场小说,被认为是社会***的残酷揭示,里面那些闭门造车的桥段,被当做职场宝典。整个社会,开始向原始的生命力屈服,生怕被青年人丢下。

  在这样的时代,那些不再青春的女神们的出路,格外牵动我们的心神,她们在青春逝去后,怎么转身,如何安然于那些从前不会接受的角色?如何在婚姻破灭后,寻找一个更为牢固的信仰?但不管怎样,时代还是在一点点前进,她们用自己处境的变化,展示着女性在时代进步中收获的一点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