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郑晓龙操刀电视剧版《红高粱》

2013/7/17 12:06:54 作者:yxlady 来源:伊秀娱乐网
直到7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筹拍座谈会上才透露,《红高粱》电视剧改编有了突破性进展,著名导演郑晓龙最终决定签约拍摄。原著是你的,但你如果说这个不能、那个不成,别人就觉得很害怕了,你给松开绑,创作起来就特别舒服……”

莫言

莫言

电影《红高梁》剧照

电影《红高梁》剧照

《渴望》

《渴望》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小说就成了影视剧改编的热门。自山东卫视买下《红高粱》电视剧版权,该剧的主创阵容一直备受关注,但山东卫视却一直对项目进展密而不宣。直到7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筹拍座谈会上才透露,《红高粱》电视剧改编有了突破性进展,著名导演郑晓龙最终决定签约拍摄。莫言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坦承希望改编能吸引现在的观众。

  本报记者 侯艳宁

  郑晓龙导演的经典作品

  莫言谈期许:希望加入黑色幽默

  电视剧版《红高梁》能否如莫言的小说一般,借着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狂热,被60后到90后泛年龄段的受众疯狂追捧?这是莫言在电视剧《红高梁》座谈会上最先与出品方探讨的问题。当年张艺谋为电影《红高梁》创下的国际影响,反而让电视剧版更容易难产。鲜有人知,《红高梁》电视剧版权已被悬十余载,直至诺奖垂爱莫言,其小说再度成为国际焦点。在座谈会上,莫言感叹《红高粱》终要开机,“也不容易,围绕着《红高粱》改编电视剧这件事,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一波一波的人走了,有的人是因改编费没谈好,有的是弄了一半知难而退,一直拖到现在。我觉得这也是好事,如果前几年匆匆忙忙把它拍了,没准拍成过去重拍红色经典那种,类似《小兵张嘎》、《烈火金刚》这类剧,那也很遗憾。”

  《红高梁》中那一抹抹红色,和黄土地激荡出的血性,都与抗日大背景密不可分。但是,莫言本人却对《红高梁》的政治意味自有定义,“它没有那么强的政治意识,也没有那么明确的阶级对立。小说实际上也很难分清哪支队伍是八路军,哪支是国民党,在国破家亡,民族矛盾变得非常尖锐的时候,参与到抗战行列来。这种故事,我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绝不可能,即便这样想了写了,可能也不会出版。我觉得我是赶上好时候。《红高梁》首先从人的角度理解战争中所有人,包括日本人,我记得小说里有个情节讲,余占鳌举起军刀要对着马腿被炸断的日本士兵砍过去,日本士兵从口袋里掏出了一皮夹子,里面镶嵌着他跟太太和孩子的照片,余占鳌可以说是杀人不眨眼的,而且对日本人有深仇大恨,但他就把举起来的刀放下来了。这也是比较人性化的……”

  不想小说被拍成抗战剧,莫言还期许电视剧《红高梁》能有些与时俱进,有些“黑色幽默”,甚至于电视剧创作能像张艺谋的电影一样,带给他新的惊喜。“这两年抗战戏搞得乱七八糟,现在的观众口味也确实挺难揣摩。我在想,是不是我们这个戏不要一味的国恨家仇,是不是有一种黑色幽默。我记得当时姜文演《红高粱》的时候,加了很多他个性化的东西进去,那种痞气、那种油滑的东西,就使这个人物显得具体。”

  郑晓龙谈心情:是压力也是借力

  电视剧《红高粱》的主创阵容最先公布了导演郑晓龙,他曾经执导过《渴望》、《北京人在纽约》、《金婚》等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佳作,作为国内顶级电视剧导演,郑晓龙感觉“压力山大”,他说:“珠玉在前,小说和电影影响那么大,电影和电视剧同样是影像作品,观众是不是认可?一开始我就不敢答应这事,当初电影(很火),另外也担心莫言先生的小说能不能改成长篇电视剧,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后来看了改写完成的电视剧故事大纲之后,我才觉得这事,成!我觉得这很难得,莫言先生小说的基础在这放着。一方面对我们来讲,是压力,另一方面来讲,又是借力。小说在这放着,电影在这放着,观众要看到底你拍得怎么样?你要做不好,自然就是挨骂。”

  郑晓龙透露他和莫言还有些缘分,“我媳妇(原人民出版社编辑)认识你,我来之前,她说‘你放心吧,莫言不是一个特较真的人,你们作品怎么做,他不会跟你说这个不成那个不成,他会放开手脚让你做’。我觉得,她的这个话,所言不虚。”莫言一番给电视剧创作者松绑的话,让郑晓龙感觉如释重负,“电视剧是影像艺术,为什么张艺谋要到银川去拍?不去影像没有层次。原著是你的,但你如果说这个不能、那个不成,别人就觉得很害怕了,你给松开绑,创作起来就特别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