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鸣贺邓鸣璐生活中
2012龙年春晚上,来自大名的“豫剧红孩儿”邓鸣贺提着灯笼唱着童谣,拉开了演出的序幕。今年,邓鸣贺的妹妹邓鸣璐已经接到了2013蛇年央视春晚的邀请,她将以怎样的形式登台表演,目前还是未知数。1月20日,邓鸣贺、邓鸣璐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来到石家庄,参加了河北电视台少儿科教频道少儿春晚的节目录制。当晚,祖孙4人乘坐晚上11点的火车奔赴西安,登上陕西卫视的春晚舞台。在石家庄停留的短暂时间里,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本报记者 侯艳宁
1
现场:小明星也会哭
1月20日上午,邓鸣贺、邓鸣璐与爷爷奶奶一大早从北京来到石家庄,爷爷邓庆华拖着行李,奶奶手拉着邓鸣璐,嘴里叮嘱着邓鸣贺不要乱跑,两个孩子因为起得早还打着呵欠。快7岁的邓鸣贺比去年见时长高不少,也更加文静懂事;邓鸣璐刚刚4岁7个月,眉眼和哥哥很像,但是有着幼儿独具的又萌又伶俐的表情。一登台,兄妹俩都有了精神,哥哥已是明星,观众比较熟悉;妹妹唱了豫剧《花木兰》选段,稚嫩的嗓音配上认真的招式,十分可爱。兄妹俩的“金童玉女”组合很是亮眼。
走台结束,邓鸣贺因为一点小事被奶奶训斥,当众哭了起来,有观众看见了说,“小明星也哭鼻子?”邓鸣贺不理睬依然哭得伤心,妹妹走过去陪着哥哥玩,过了一会儿,邓鸣贺忘记了刚才的不快。当天石家庄刚下过雪,邓鸣璐走在雪地上开心不已,她故意摔倒在雪堆里,然后乐呵呵地说:“哦,我摔倒了……”记者问兄妹俩,平时在一起玩得好不好,会不会打架。哥哥说:“我老让着她。”妹妹听后撅着嘴唇说:“才不是呢,他不让着我。”
邓鸣贺现在北京上小学,课外跟北京戏曲学院的老师学戏。他告诉记者,已经开始学习武功,下腰、劈腿等基本功每天都练,还好有爷爷从小给他打下的基础,学起来虽然苦但是能忍受。邓鸣璐在北京上幼儿园,记者问她有没有教班里的小朋友唱戏,她奶声奶气地说:“我教他们唱‘刘大哥讲话……’(《花木兰》)”她还说,小朋友们很喜欢听她唱戏。
2
采访爷爷邓庆华:培养孩子的首要原则是懂礼貌
去年备战央视春晚的时候,爷爷邓庆华带着一个孩子,今年,孙子和孙女都带上了。见到邓庆华的时候,他的眼睛红肿,看起来有些疲惫。“现在主要是准备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好多家地方台邀请我们去,因为孩子们都还上学,就都推掉了。但是,咱们家乡台的,还有北京卫视、陕西卫视的晚会,实在推不掉。”别看兄妹俩都不大,却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面对节目排练、录制时的繁琐与辛苦,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邓庆华告诉记者,中央电视台的编导们很喜欢他们俩,给他们起外号叫“小凳子”(邓鸣贺)、“小椅子”(邓鸣璐)。
记者问两个孩子的父母为何不在身边照顾,邓庆华无奈地说:“我们都是地道的农民,我的儿子、儿媳不懂戏,他们教不了孩子。我还有父亲在老家,我的儿子媳妇留下来照顾我父亲。”记者问他孩子们多久见一次父母,邓庆华说,“他们经常打电话,上网视频聊天,我们不方便回家的时候,他们的爸爸妈妈就会过来看他们。”孙子、孙女培养起来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邓庆华告诉记者:“他们跟其他孩子是一样的,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关键在大人的培养和老师的教育。鸣贺从小就喜欢唱戏,鸣璐一开始不喜欢,她喜欢唱歌,但是受哥哥影响,加上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也就喜欢了。现在如果问她,鸣璐你回老家吧,你不要跟着哥哥在外面了,她就很不愿意。她一开始老想爸爸妈妈,老是哭,现在让她回老家,她就哭。”
邓鸣贺、邓鸣璐兄妹都是从小离家去河南上艺术幼儿园,2011年,3岁的邓鸣璐成了河南电视台《梨园春》年龄最小的擂主。去年,兄妹二人一同登上央视《我要上春晚》栏目,被评为现场和网络双人气王。今年,妹妹接受了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的邀请,将在除夕夜和观众见面。“现在只能说鸣璐会上春晚,鸣贺去年上过了,今年应该不会再上。鸣璐以什么样的形式表演,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还是留点悬念吧。”邓庆华除了教孩子学戏,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小鸣贺上春晚后,有了名气,北京市政府安排他在北京上了小学,还安排北京戏曲学院的老师教他学戏,文戏武戏都学。鸣璐跟着在北京上了幼儿园。我和他们奶奶带着他们。”
邓鸣贺从小跟着爷爷学豫剧,北京戏曲学院的老师则教他京剧。一生钟爱豫剧的邓庆华内心深处还是想让孙子学豫剧,不过他对孙子的未来也有自己的想法。“将来他到底学什么,我只能看他的发展,我个人的意图倾向于他向影视方面发展,打戏曲的底子。”他觉得邓鸣贺到7岁的年纪可以定型了,邓鸣璐太小,还定不了型,需要再观察两年。
记者问他,孙子孙女都在他培养下成了小明星,找他收徒的人是不是很多?邓庆华笑了笑说:“很多人找我,说你写本书,告诉我们怎么培养孩子。我说很简单,第一,从小让孩子懂礼貌,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能娇惯孩子,我对他们很严厉,他们不听话的时候,必须训斥。第二,学东西的时候,必须专心致志。”邓庆华补充说,他也会让孩子们玩会儿游戏,但是比一般的孩子玩的少,“因为他们还要学习,还要学戏,一个小孩子哪有那么大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