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应钧、曾江、胡枫三位老戏骨此次在《窃听风云2》中来了一次聚会
【叁】齐聚《窃听风云2》:不止为过瘾
愉悦工作满足自我,是曾江、胡枫、骆应钧加盟《窃听风云2》的动因。 许多观众认为,曾江于《窃听风云2》中再演老大应游刃有余,甚至不需要什么“演技”,仅仅举手投足已有震慑威力云云。但曾江对此却不以为然:“如果只是坐在那什么气场都出来了,我还需要演戏干什么?毕竟我每接一部影片,最重要的就是给导演不一样的风格,希望他们不会停留在我过去的形象和气质上,所以这次拍《窃听风云2》我经常跟两位导演沟通,看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是什么,这样演戏才开心。反之像别人说的,我现在不需要演技只要坐着就行,这样的确可以,但我达不到心里的满足感,所以花那么多时间钻研角色,也等于是让自己过瘾。”
故,《窃听风云2》给了几位老戏骨一次“某程度的过瘾”的机会,骆应钧笑忆:“有一天他要拍一场开枪的戏,一开始我们觉得:糟糕,这次肯定要拍到很晚了!没想到过程却非常顺利,什么都是一条就过,从未NG,拍完之后我们都觉得效果很好,所以我相信大家演这部戏是非常过瘾的。”
而对演戏带来的过瘾,曾江更直言不讳是来自NG:“我反而很喜欢NG,NG有什么不好的?NG多几次才能让你在下一次演出中多给导演一些东西嘛,而这样也是给我多一些表现的机会。”
相比之下,胡枫对答应参演《窃听风云2》的原因反而简单,“我偶尔还是想演演戏,因为我之前有好几年都没演过戏了,《七十二家租客》之后也没怎么演,所以这次也当过过瘾。”现实中,胡枫年龄最大,在“四巨头”中同样是资历最老的一位,对于再度出山后演出“老大中的老大”,他又作何感想?“我哪敢给曾江他们当老大,所以压力比虚荣心大。”胡枫打趣地说。
【肆】演艺历程:戏骨是这样炼成的
曾江当年与雪妮结成银幕情侣,号召力堪比今日的冯绍峰杨幂
——曾爷——
曾江与电影的缘分,得从半世纪前说起:1955年,年仅20岁却无甚演出经验的他就得到在处女作《同林鸟》中演出男主角的机会,而当时妹妹林翠已是在国语片圈中人称“学生情人”的银幕名旦。曾江后来在美国读了几年书回港做建筑师,也恰好遇上妹夫秦剑自立门户,为此他非但出钱成立“国艺影业”做了半个老板,还在公司创业作《大马戏团》中再演男一号,其后片约不断,为赶戏日夜奔波,最红时更试过一年演出十余部影片,既与胡枫、谢贤等一同跻身粤语片著名小生之一,连当时的“万人迷”陈宝珠都跟他合作了大批影片;1966年,《女黑侠木兰花》又让他名气高涨,继而再与雪妮结成“银幕情侣”,号召力堪比今日的冯绍峰与杨幂……
粤语片一蹶不振后,曾江由于普通话流利,于1972年改拍国语片,名声虽不及粤语片时期那般名头响亮,却也能保证事业发展。直至80年代初,香港电视剧踏入黄金岁月,诸如《家变》、《楚留香》、《网中人》、《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等叫观众应接不暇,1982年,年过不惑的曾江也加入TVB成为基本演员,并陆续接演多部剧集,当中最经典者自属83版《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药师”——非但香港轰动一时,其后该剧引进内地,曾江亦正亦邪的形象与演出更令无数影迷留下深刻印象。
对此,曾江至今仍坚称83版《射雕》无可取代:“我们那个时候的组合,东南西北中,你还有吗?你再找那几个人出来给我看看!所以那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搭配的问题,你找了一个人跟你演对手戏,可绝对不是你不理他自顾自演就行了,你还要看他跟你配不配,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那个版本的《射雕》都没办法再现!”
由于《射雕》的巨大成功,曾江在电视圈中的走红程度一度超越电影,同时因气质充满邪霸之气,曾江也往往在剧中饰演戏份吃重的大反派,如《誓不低头》、《我本善良》、《大时代》等,并开始在观众群中赢得“曾爷”之名。
90年代后期,曾江离开TVB,以“自由身”身份演出电影,在台湾演出偶像剧,也曾跑到亚视拍过几部剧集;今年,除再于《窃听风云2》中饰演“地主会”老大,也刚在杭州拍完徐立功的新片《饮食男女2:好远又好近》,忙得不亦乐乎,更何况他至今仍渴望挑战全新角色,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典型写照。
胡枫在影视中的形象都很让人有亲切感
——修哥——
胡枫,原名胡继修,人称“修哥”。从大银幕再到小荧幕,经历香港电影工业由百花齐放至夕阳西下的高低起伏,胡枫的演艺生涯本身就是一册精彩纷呈的光影史记:从1953年考入“大成影片公司”,凭处女作《男人心》一炮而红开始,直到粤语片退出历史舞台,其个人作品以数百计,连曾江在他面前也自愧不如:“若把《窃听风云2》算进去,我至今影片当然不止200部,但胡枫拍过的片子绝对超过400部。”
1960年,胡枫参演了对他演艺生涯有重要影响的一部作品《难兄难弟》,“周日清”自此深入民心之余,更令其粤语片当红小生地位得到巩固。时至今日,胡枫谈起《难兄难弟》,仍流露出对导演秦剑的赞赏:“我拍粤语片这么多年,秦剑差不多是最出色的一位导演,他是那个年代的天才!”
由于《难兄难弟》的诞生,银幕上正直善良的胡枫与油头粉面的谢贤在长达半世纪后仍被称为香港男人性格的代表,但胡枫对此却只是淡然一句:“这些都是表演罢了,当年我只是演出一种源自社会的形象,并不完全代表我自己。”
岂料,60年代后期由于国语片大量进驻香港影坛,粤语片的“粗制滥造”反遭诟病,致使地位滑落、产量不济——低迷时期,粤语片卖埠的价钱为20万港元一部,此价钱仅为国语片的1/5;踏入70年代,粤语片在市场上更是彻底溃败,直至1973年凭《七十二家房客》重振之前,几乎呈现停产状态!
在此期间,大量粤语片演员与导演为生计纷纷转投国语片阵营,胡枫却未惧地位不保,坚持拍摄粤语片,而翻阅其作品年表,更几乎未见其参演过国语片的经历,堪称粤语片“信徒”!“其实粤语片也好,国语片也好,都是配音的,没有什么分别,更重要的是,粤语片和国语片都是电影,只要用心去拍就好。”胡枫谈起当年选择,仍是无悔。
1978年,胡枫一度暂停电影演出,加盟TVB演出电视剧集与节目,直至1981年才宣告复出。但作为昔日作为粤语片最长寿的小生之一,他加入TVB后在数百部剧集中却只属演出配角居多,角色也多为慈父、师傅或善良前辈,在观众看来更从来是“亲切感”胜过“出风头”。
这绝非胡枫运气不佳遭人冷落,反倒是取决于他心境坦然,一方面未刻意追求在剧中饰演要角,另一方面又以充当“绿叶”与“甘草”为乐,数十年如一日。“TVB再怎么变我都不管,我只知道有工作就去做,而且要全情投入,而且我现在完全没有压力,演戏图的就是快乐。”
面对人生无常的生老病死,胡枫也同样看得很开:“生死未必注定,人的命运终究把握在自己手里,即使我曾失落困苦,却并不意味着老天要收我,反而对我来说,人生在世,将一切都看开、看透才是最重要的。”
骆应钧曾两度饰演“黄药师”,令观众对他念念不忘
——骆应钧——
1973年,邵氏电影公司风头仍劲,每年都吸引众多新人报名入行,时年20岁的骆应钧便是一例:“当时我考入邵氏演员训练班,但记得9月1日上课,邵氏却在8月底就跟我签约做基本演员,我很奇怪:既然做了演员为什么还要去上课?结果开班后我每天都没去。”
但一年过去,骆应钧只能演些“路人甲乙”的龙套,“工作量一直不多,结果邵氏就将我跟他们签的几年合约解了,我很生气,因为我当时根本不想解约,完全是邵氏单方面把我‘抛弃’了!结果问了一些懂法律的人,他们说是因为我签约时年龄不够,他们是有权提出解约的。”
兜兜转转,1974年骆应钧又考入TVB第五期艺员训练班,与关锦鹏、韦以茵等成为同学。然而,那期训练班却有一个并不“光彩”的主题:招考小人物。“当时TVB有一个政策,为电视剧找一些演小人物的演员,所以招的也是一些长相不太好看的新人,反而有小生相和花旦相的都被拒之门外了。”
毕业后,骆应钧主要参演电视剧,偶尔也在电影中演些小角色。直至90年代初,在TVB停留三四线多年的他才终于享受到成名的滋味:《壹号皇庭》系列的“周文彬”一角是为起始,而后在94版《射雕英雄传》与95版《神雕侠侣》中两度饰演“黄药师”,又让两地观众对他过目不忘。时至今日,骆应钧仍会指着曾江说:“在TVB这么多年,曾江演过的一些角色我都有演,他是83版黄药师,我是94版黄药师,他是86版金毛狮王,我是01版金毛狮王。”
如今,骆应钧仍坚守TVB默默耕耘,偶尔参与几部电影,对他来说同样其乐无穷。虽然他未曾大红大紫,但知足之心已令他倍感满足,“我喜欢做演员,每天都享受它带给我的喜悦,已经足够,我到了这个年龄,去幻想某天能有多红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始终在做我自己。”(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