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张嘉译口述:长者李大钊

2011/6/25 10:25:33 作者:yxlady 来源:伊秀娱乐网
我毕业后回西影厂的第二年,在“黄导”的《背靠背脸对脸》里客串了一下,后来又合作了《埋伏》,我们是很好的朋友,黄导有很独特的眼光。去年和韩总、黄导在一个桌上吃饭,他们说起下半年筹拍《建党伟业》,人物众多,随时电话联系我。

张嘉译《建党伟业》饰演李大钊

张嘉译《建党伟业》饰演李大钊

  我毕业后回西影厂的第二年,在“黄导”的《背靠背脸对脸》里客串了一下,后来又合作了《埋伏》,我们是很好的朋友,黄导有很独特的眼光。

  去年和韩总、黄导在一个桌上吃饭,他们说起下半年筹拍《建党伟业》,人物众多,随时电话联系我。6月份时我接到了电话,后来才知道,他让我演李大钊。其实当时还是很蒙的,自己都觉得联系不到一块儿,完全没有这种想象。觉得也很突然,也没有信心,说实话。

  当时去了化妆间试妆,其实,化妆化得很简单,粘一个胡子,头发剪短,吹起来,因为我头发是趴的,李大钊是那种立起来的寸头,吹起来加上发胶,还戴一个眼镜,胡子做了好几个,选了一个浓度最合适的。当时看了看,哎,还有几分相似,我逐渐就有一种信心了。

  在塑造这个人物时,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压力,不是说你演得像不像,也不是说外形要达到一种完全像的感觉,而是时间很久远,要达到这种精神的延续,是比较困难的。李大钊先生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执著和他坚强的心,这种内在的感觉一定要出来,才能赋予这个角色精气神。

  以前我演过主旋律的戏有《青年聂荣臻》、《冯志远》,比较偏爱革命题材,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种激励,男孩子小时都有英雄崇拜和理想主义。我以前很喜欢《平原游击队》和《铁道游击队》里的英勇战士。

  李大钊的资料,提供给我们的实际上很有限,因为他牺牲的年代太早,30岁出头就牺牲了,那么,可能很多时候要靠自己的想象。我们都是通过课本认识他,把他请下来,不再是一个概念。

  总感觉他是一个,一个让你很信赖的长者。实在、质朴,可以去依靠,可以去信赖的这么一位长者,不管他的年龄是多大,他当时只有三十来岁,比陈独秀还小几岁。你永远会有这种感觉,他有一种亲和力。即便是在没拍这戏之前,如果说我们这个党的创始人,这些革命先驱里,他也是给我印象当中很亲情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我和李大钊的性格有相似点,比如对某些事情的坚持,我也不是特别外向。在形体上,会刻意控制得很稳重。我之前腰不太好,有时候拍戏背哈得比较严重,这一次就尽量挺得直直的。导演对这个角色的要求是尽可能要生动一些,不是因为李大钊是一个伟人,是党的创始人,就特别符号化,还是要让观众感觉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因此,我们选择的台词就是很生活化的东西,没有口号化,这样基础上会好一些。

  我有21场戏,当时恰好我爱人生孩子,我就没接别的戏,原来以为两个月差不多就拍完了,没想到断断续续拍了5个月。有一部分戏和我参与的电视剧《下海》、《悬崖》是同时拍摄的,需要补拍时,我就从广州飞到外景地。有一场在长春“南陈北李”送别的雪景,到长春时半夜1点了,元月是东北最冷的时候,我们都冻瓢了(说话不利索)。很多人都在戏上,提前20天订好拍摄计划,以《建党伟业》的时间为主,和所在剧组商量请假。

  《建党伟业》跟我之前拍过的电影有很大不同,这是绝对的大制作。在北大辩论的群戏,拍了3天。底下坐了300多名群众演员,演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每一个人物都很生动,像刘佩琦老师演辜鸿铭,一下就把一个知识渊博的倔强固执的老头演得极其神似,一上台就出戏,马上进入人物。

  “五四”那场戏,有我一个近景镜头,800多名群众演员,他们只是负责从前景走过。我站在黄包车上对着800多人演讲,以前好像没拍过这么大的场面。我在后期补录台词时看了一些片段,自己也看得热血沸腾。这部电影上映,我会自己买票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