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方》的字样在大屏幕上打出,主题曲《东方红又红》响起,热烈的掌声响起——《东方》的片花确实激动人心。
“听到掌声,我就有信心了。”导演之一高升中说。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正是共和国充满希望的新生岁月。而《东方》正是以独特视角,真实再现了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风云。
39集的电视剧《东方》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牵头组创,杭州南广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报业集团、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联合摄制。3月22日,《东方》将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一部《东方》创下多项纪录
编剧刘星说,《东方》是一部创下了很多“最”的电视剧。
《东方》一共花费了5个月的拍摄时间,其间摄制组分两组同时拍摄。行程共达4万多公里,这大概是国内电视剧剧组行程之最。而最艰苦的拍摄是在西藏,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剧组工作人员回忆起那时的经历,用“太危险了”来形容。
“其实我们可以像很多连续剧一样,让一些历史事件以老照片加旁白的形式来还原。可我们没有选择这样,我们觉得那些事太需要通过实地实景拍摄出来。”导演高升中对记者说。
而剧中一共有540多个有名有姓的角色,而运用各族群众演员则超过3万人次。这是另一个纪录。
唐国强曾经说过:“除了一些我国领导人的扮演者,我们还有一些饰演外国领导人的演员,这些演员都是在全国范围内选出来的,难度非常大,但是我们还是找到了,克服了,希望观众能从剧中看到我们的用心。”
导演高升中告诉记者,主创人员也曾担心过剧中出现这么多人物会让观众接受不了,“不过发现这些角色对于这样一个剧真实一个都不能少。”
《东方》一剧共投资6000万元,创下了国内同题材电视连续剧投资的记录。而这也说明了投资方将该剧打造成精品的决心。
那段历史不平淡
“这是一部大而全的剧。那段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都要尽可能还原。”
这是国内电视剧第一次以那个时代为题材,所以编剧刘星几乎把你可以想得到的事都装了进去:国内方面解放舟山群岛、海南岛、进疆、进藏,以及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国际方面,毛泽东两次出访苏联,抗美援朝,参加亚非会议等国际会议,争取和帮助李四光、钱学森等海外爱国知识分子回国……
这么多的内容装到这样一部剧里,会不会太多太杂?高升中信心十足地说,这个剧的条理很清楚,不会让观众看晕的。
高升中说,拍摄《东方》的最大难点还是在对历史的拿捏与把握。这种戏有人说很好看,说这是一部生动的共和国教育史。也有人说这戏不好看,因为这些事情我们都知道了,你们写的故事太平淡,不好看。怎么让它不平淡?要在平淡中找到内在的动力。
刘星透露,王震率军进疆、争取西藏和平解放、中共地下情报人员的坚韧奋斗、李四光、钱学森等爱国学人冲破重重阻碍毅然回国等历史情节,是剧中最浓墨重彩描述的部分之一,“要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历史整体感、历史揭秘感和视觉新鲜感。”
全新的角色
因为那是个全新的年代
10年前,唐国强在《开国领袖毛泽东》里第一次演毛泽东。《东方》里他还是毛泽东。
“这大概是我第十五六次演主席了,我自己也记不清了,演主席让我有一种使命感,我觉得有必要让主席活起来,从表演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高度。”《东方》一剧中的演员也都希望自己扮演的角色能达到一种高度。
钱学森的扮演者王伯昭就告诉记者,他演的钱学森之前从没看过别的电视剧里的钱学森,“我要演个全新的钱学森。”
所以不是那么“高大全”?“如果人物里面是空的,你还想把他往高里拔,那当然不行。可钱学森们不一样,他们是真的爱国,内心里有实在的东西。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演这个角色。”
在《东方》拍摄之初,就有人说同样是编年体的《东方》像是《解放》的姊妹篇。那时候,《东方》的主创人员就回应,和其他同类型的剧相比,《东方》描述最多的不是战争,而是新中国的建设,“那些伟人们建设新中国的豪情壮志。”
那是百废待兴的年代,那也是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年代。这就是《东方》所讲述的故事。 记者 桂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