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标》第十八期封面
《新航标》第十八期:飞跃一甲子 银都正传
出品:伊秀娱乐
制作:娱乐策划部
监制:张晗
主编:魏君子
责编:竹聿名
对话:魏君子
撰文:阿蒙
摄影:新艺联
摄像:敖华坤
设计:稻草人
《少林寺》导演张鑫炎与银都机构董事长宋岱
前言
印象中,研究香港电影的文献对“长凤新”(长城、凤凰、新联三家公司,上世纪50年代相继成立,80年代合组为银都机构)的态度一直是“敬而远之”,通常来说都是大书特书邵氏、国泰之后,顺带一笔“长凤新”也是港片重要组成部分。
在香港电影界的六七十年代,“长凤新”之所以排除在主流之外,无非是那个特殊的时代,台湾是港片最主要的市场,“长凤新”却是香港的左派电影公司,与内地关系千丝万缕,加之坚守理想不重名利,与商业至上的香港社会似乎格格不入。但这并不代表“长凤新”出品的电影曲高和寡,恰恰相反,相比当年泛滥的“七日鲜”,“长凤新”(包括后来的银都)的电影制作精良、主题向上,不但具备艺术性,更以其通俗的娱乐性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黄梅调《三笑》脍炙人口,惊悚片《画皮》福荫至今,动作片《金鹰》是香港首部票房过百万的卖座片,《云海玉弓缘》首次为华人电影工业引入“吊威亚”技术,并奏响了香港武侠片的先声。
上世纪80年代“长凤新”合组“银都”时期,也是文艺商业双赢,除了连夺香港金像奖一至四届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更以《少林寺》和《神秘的西藏》分别创下功夫片与纪录片的香港票房新高。虽然当年仍面临着台湾市场的“封杀”,但银都仍能“曲线救国”,产生不少无奈而有趣的传奇经历。与此同时,随着内地市场的放开,越来越多的香港影人加入到合拍大潮中来,银都也成为两地文化交流和电影合作的重要窗口,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如今,香港银都已飞越一甲子,在中国电影一片红火的大环境下,也迈出自己的节奏步伐。本期《新航标》独家对话宋岱、张鑫炎、方平、鲍起静、冼杞然、许鞍华、关锦鹏、徐小明、尔冬升,回顾“长凤新”的理想年代,“银都”的探索时代,跟进“银都”未来在片库经营、《一代宗师》、上市计划等一系列举措——“银都正传”,马上开幕……
目录
壹,【老港正传】 坚守理想年代
1,史记: 从“长凤新”到“银都”
2,星光: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3,合拍: 交流的窗口
贰,【似水流年】 文艺商业双赢
上:开先河 屡创类型片票房——黄梅调、惊悚片、武侠片、功夫片
下:新浪潮 连夺金像奖最佳——《父子情》《投奔怒海》《半边人》《似水流年》
附:六大导演追忆银都——杜琪峰、许鞍华、关锦鹏、冼杞然、徐小明、尔冬升
叁,【飞越黄昏】 60年只是开始
A 银都片库
B《 一代宗师》
C 上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