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波谈《黎明之前》:谍战剧受限一样能拍好

2010/10/18 12:33:17 作者:yxlady 来源:伊秀娱乐网
30集谍战大戏《黎明之前》今天在北京卫视正好播放过半:我方已经发现国民党用以培训特工的木马计划,如何应对却十分棘手;国民党军情八局军医出逃,卧底的嫌疑范围再度缩小,刘新杰又要陷入新一轮危机。

《黎明之前》海报

《黎明之前》海报

  30集谍战大戏《黎明之前》今天在北京卫视正好播放过半:我方已经发现国民党用以培训特工的木马计划,如何应对却十分棘手;国民党军情八局军医出逃,卧底的嫌疑范围再度缩小,刘新杰又要陷入新一轮危机。戏里险象环生,主角步步堪危;戏外观众也看得是提心吊胆,集集纠结。网上网下大批人热议,有的是恨不能揪出每个细节、角色再详加分析回味一遍,有的则学起戏中的推理举例论证或反驳,还有的对谍战题材的“回暖”喜忧参半。对此,该剧男一号、刘新杰的扮演者吴秀波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回应大家的同时也畅谈了自己对人物、全剧乃至谍战类型剧的理解。

  这个人 “新派卧底”很纠结

  观众说话

  有弱点更真实

  说起来,这个卧底的智力能力比起老谋深算的谭忠恕、精明狡猾的“水手”都棋差一着,但反而让人觉得距离更近、真实可信。

  细节处处充满魅力

  随身带着锡酒壶,腰带当领带挂,爱填九宫格,张口闭口是日语“撒由那拉”,翻过脸眉眼间又都是忧郁,有人大呼这是“史上最有魅力的卧底”。

  兄弟情深让人纠结

  和齐佩林、孙大甫插科打诨,和谭忠恕并肩而战,谁说立场不同友情就不在?

  回应态度 完全同意

  刘新杰不是枪手、杀手那种决绝的卧底,他在八局“沉睡”了十年,对很多事情其实自己也想不清楚。他是烂在八局里的钉子,也是一枚本来能发光,却有力无处使的珠宝,一切都源于一句话:“不能动”。不过刘新杰最强悍的地方,在于你再怎么把他的心碾得粉碎,第二天他出现在局里依然可以笑脸迎人、春风荡漾。这种“你奈我何”的韧劲,是他个性里的妩媚之处。

  我给这个人物设计了很多细节,像大家津津乐道的酒壶、日语口头禅,不光是希望透过它们表现人物性格,还想在戏里留下一个印记,给观众一个承载自己遐想的空间,这是演舞台剧带来的习惯。

  刘新杰和这帮国民党人的友情之所以能打动人,因为感情本身是扎实的。他要在这么危险的环境里生存下来,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变成大家的“宠儿”,而交朋友做不来假。这也造成了他自己的“阴阳难分”:从信仰来说,国民党是阴面,共产党才是阳面;但实际生活里,在八局是阳面,地下党是阴面,这就太纠结了。

  这部戏 “水戏”重要,结局遗憾

  观众说话

  高智商高节奏最吸引人

  “福尔摩斯式”的层层推理,频闪镜头快速切换,还有酣畅淋漓的动作戏,对于近年看惯“文雅谍战”的观众确实十分“给力”。

  细节不合理,虎头蛇尾太仓促

  “国防部的特工机构只有保密局和二厅,党部有党通局,哪来什么八局?”“刘新杰的枪伤被发现后解释成走火。这都有人信?”网上不乏这样依据史实或剧中情节的“论证帖”。而地面台第一轮播映时看过全剧的观众也纷纷提醒:相对前面漫长丰满的铺陈,结局交代很仓促。

  回应态度 不全同意

  这戏其实挺难为观众的,因为一环扣一环,没法跳着看。像缜密的推断、爆破手扑上来十几个人压作一团的“极致戏”可能最吸引观众,因为感情累积到这些关口会有个爆发。但拍起来其实是生活常态戏,也就是平时说的“水戏”难度最大。这些“生活在八局”的戏正是展现感情能量堆叠的过程,使一切变得合理。就像玩仿真电子游戏一样,八局的轮廓刻画得十分清晰,身处其中的官场人物关系也十分到位:谭忠恕怎样利用下属内斗平衡权力,刘新杰怎样利用孙大甫和齐佩林对付李伯涵,其实是最为高明的地方。

  拍戏没有完美的,但我觉得这个故事大体上还比较真实。至于符不符合史实,只能说电视剧本来就是“自私的游戏”,需要时拿史实说话,不需要又把史实抛一边。从我个人来说,这部戏最大的遗憾是只讲了一半的故事,还有一半应该是刘新杰和谭忠恕生活在各自不同环境里的结局。

  这类剧 尽情投入一场“残局”

  观众说话 谍战题材跟风太盛

  从《暗算》后谍报人员纷纷化身柳云龙式的坚毅形象,到《潜伏》后大家转型去做智慧幽默的余则成,这次《黎明之前》成就的“新派卧底”,会不会带出下一批跟风之作?

  回应态度 酌情处理

  谍战剧只要有观众爱看,就永远会有市场。有人说它太千篇一律,其实我们也有无奈:在中国拍谍战没法拍中美、中韩,只能拍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国共谍战必然是我方谍报人员潜伏在对方阵营;潜伏者不可能是所在机构的最高领导者,所以他必然会面临一个敌对立场的上司,面临需要周旋的同事……这样推断下来,故事怎么能不陷入套路?

  我的意见是既然谍战题材有限制,我们也无法做到十全十美,不妨选择一个切面尽情投入,即使是无法照顾全面的“残局”,只要攒足力气把这个小切面做足做好,观众还是会接受。我觉得《黎明之前》能受到欢迎,正是因为它专注于阐述了一种人性,虽然剧情紧张,但每个人的纠结、心思都说得很通透。实习记者 王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