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饱含浓郁人情味 毛泽东哭戏感动观众

2010/10/23 5:05:22 作者:yxlady 来源:伊秀娱乐网
为纪念毛岸英牺牲60周年、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而创作拍摄的电视剧《毛岸英》,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杨胜群说,在审看剧本阶段,他曾认为应该早些进入描写毛岸英的情节,不必用过多篇幅写毛泽东。

  为纪念毛岸英牺牲60周年、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而创作拍摄的电视剧《毛岸英》,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该剧细腻地展示了毛泽东和毛岸英之间的父子深情,毛岸英与母亲杨开慧、与妻子刘思齐、与兄弟毛岸青的美好亲情。剧中,毛泽东得知儿子为国捐躯后,一个人痛哭落泪的场景感动了很多观众。大家认为该剧虽为主旋律题材,但生活化的表现方式令主人公形象丰满、鲜活。昨天,该剧制片人邹小提接受本报专访,透露了拍摄中难忘的细节。

  主席哭戏升华人格

  剧中,当毛泽东得知爱子在战场上牺牲的消息后,一个人在书房中痛哭落泪的镜头令观众过目难忘。很多观众指出,主席的哭戏在以往影视剧中很少见到,《毛岸英》大胆的设计让人从侧面感受到一代伟人的真挚和真情。对此,邹小提表示,以往的影视剧作品为了突出毛泽东伟岸的领袖形象,很少展现他生活中的一面,哭戏更是不敢想象的。然而,主席也是人,他在众人面前可以平静地面对噩耗,但背后他也是心如刀绞的。“在放片花时,也有人提出疑问,觉得哭戏的尺度放得比较大。但是看过全剧后,所有人都认为,痛哭反倒表现了父爱的伟大。我们设计的这个细节让毛主席的人格更加伟大,让人民对他的爱戴升级了。”邹小提回忆说,拍摄这场戏时正值冬天,剧组在八一电影制片厂1∶1复制的主席书房内景拍摄。现场每一个人都忘记了寒冷,扮演晚年毛泽东的演员韩中很快就进入情境,一条过,之后全剧组的人都哭了。该剧送审时,审片组的专家也是潸然泪下。

  韩中令刘思齐恍惚

  晚年毛泽东的扮演者是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韩中,这是他第一次扮演毛主席。邹小提直言这的确是一次冒风险,但很成功。“特型演员选不好,整部戏都会遭殃。以前有过例子,因为演员长得不像,最后戏被剪掉了,剧组损失挺大。”她说,韩中虽然是初次演主席,但他长年深入研究、模仿毛泽东的神态、举止、语言,学习毛泽东书法,熟悉毛泽东的历史,他的神态与外形得到了毛泽东亲属和工作人员的认可。“造型师给韩中做了造型,刘思齐大姐和毛主席当年的工作人员看后都惊呼太像了,甚至从某个角度看感觉很恍惚,就像主席站在跟前。”

  邹小提透露,韩中在接到这个角色时压力很大,后来他想到自己是深爱毛主席的,表演起来就越发自如了。“我们去中南海毛主席卧室拍戏,韩中一走进屋子就放声痛哭,工作人员赶紧相劝,说刘大姐也跟着哭这可怎么办。韩中这才止住哭泣,可见他是有真情的。”邹小提说,韩中此次出演《毛岸英》修成了正果,他即将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电视剧《开国》中再次饰演毛泽东。

  于晓光是不二人选

  邹小提透露,拍摄《毛岸英》是刘思齐一生的愿望,她讲述的毛岸英生前故事令人动容。剧组辗转湖南、陕西、山西、东北、河北、北京,以及俄罗斯和朝鲜拍摄,动用了军队、坦克、飞机,力争最真实地展现革命烈士光辉的一生。

  饰演毛岸英的演员于晓光,是名不见经传的影视新秀。不过,制片人邹小提却称他是饰演毛岸英的不二人选。她说:“我们选角不以明星做标准,虽然从收视率、发行角度考虑,业内多爱选用明星,但我更看重演员的真情。导演刘毅然遴选过100多位候选者,当他见到于晓光时,认为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毛岸英。于晓光的外形与毛岸英很接近,晓光是运动员出身,小伙子特别阳刚。毛岸英在前苏联生活过10年,热情奔放很阳光,而且博学,会说4国语言。我们在于晓光身上就能看到这个闪光点。”邹小提强调,很多人特别喜欢于晓光的眼睛,能让人感受到热情,最接近毛岸英的感觉。所以,选择于晓光是正确的决定。

  ■专家评价

  父子戏特别感人

  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称,《毛岸英》出乎他的预料,比预想的好得多。这部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文化价值,从思想高度、历史高度、文化高度做了充分的发掘。

  杨胜群说,在审看剧本阶段,他曾认为应该早些进入描写毛岸英的情节,不必用过多篇幅写毛泽东。“现在看来,花这些篇幅写毛泽东很有必要。如果是写别人的儿子,可以不写父母,但是写毛泽东的儿子就必须得写毛泽东。这个片子难度很大,表现好毛泽东比表现好毛岸英更重要。如果孤立地写毛岸英就不够丰满,主题的积极意义就会轻很多,表现毛泽东的感情世界、内心世界,这是主题开掘的重要方面。”杨胜群表示,全剧始终把毛岸英和毛泽东的命运连在一起,特别是毛岸英在上海、在前苏联时想念毛泽东,回延安后岸英成为毛泽东精神上的一部分,非常值得称道。

  杨胜群还指出,该剧成功地刻画了毛岸英和毛泽东的形象及其情感,“毛泽东和儿子的戏特别感人,是我看过的影视作品中表现得最好、最充分、最成功的。”他评价道,这部戏表现人物有两个很好的特点:一是细节,细节描写非常好,对中国革命有影响的重大事件做了提炼,讲述了大量看起来很平凡的故事。这部戏是靠大量细节支撑起来的,很好地塑造了人物,这一点和其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不一样。二是台词,人物语言很见功力,每个人物、每句台词都恰如其分,很生活化、性格化,人物刻画得很好。“没有多余的人,该什么时候出场就什么时候出场。孙嫂两次到毛家来,第一次表现了毛家父子对她的感激,第二次她来哭岸英,主席给她递毛巾,这样的细节设计也很感人。”

  本报记者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