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暴力美学:80年代《英雄本色》系列
吴宇森版《英雄本色》
1971年吴宇森入行,在邵氏跟随武侠大师张彻拍片,之后到嘉禾拍摄了长达10年的喜剧。接着又从嘉禾到了新艺城,事业沉到了谷底,被外放台湾沉寂了三年。在1985年他的《笑匠》失败后,回到香港加入了徐克的“电影工作室”。接着,在徐克的帮助下,成功执导了第一部《英雄本色》。这部《英雄本色》成为当年最卖座的电影,影片成功的通过煽情手法,唯美镜头,掀起了一股“英雄片狂潮”,对香港的动作片、警匪片有着深远的影响。影片还一手捧红了曾被称为“票房毒药”的周润发。当然,影片最大的成绩是奠定了吴宇森暴力美学的基础。据说,影片中的台词“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这句话就是吴宇森在台湾蛰伏三年的真实心理感受。
在第一部大卖之后,吴宇森和徐克果断地在次年推出续集。虽然制作周期短,时间紧迫,但吴宇森、徐克两人正值创作壮年,况有周润发、狄龙、张国荣等一干实力演员,第二集同样出色,堪称商业片中的佳作。到了1989年,徐克推出了该系列的第三部《英雄本色之夕阳之歌》,虽然还有周润发出演,并且影片同样有不菲的票房,但该片与前两部相比,在风格上却要相差很多。与吴宇森的颇具浪漫色彩的暴力美学相比,徐克把人物放到了一个大环境里,调子沉重且影像阴郁,少了些许的英雄气概,却多了末世情怀和无奈。用影评人说过,徐克在通过该片表现他的乡愁(徐克出生自越南,是越南华侨)。因此,第三部与前两部在风格上的巨大差异,也曾有过争议。但总的来说,1980年代的三部《英雄本色》,都是具有突破性的商业巨作。